9月9日,初秋時節的天津,暑盡涼來,作為2011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的一個專題會議——國際甲醇產業發展論壇呈現出熱烈的氣氛。這是一次行業的盛會,眾多中外大型甲醇企業及相關領域的嘉賓踴躍參與。加強磋商對話、提高合作層次與水平,實現共贏,共同促進全球甲醇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成為中外甲醇企業代表的共同心聲。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李壽生說,大家對甲醇產品高度關注,是因為甲醇的市場地位。特別是我國目前甲醇產能、產量和消費量均已成為全球第一,甲醇新興下游領域的開發應用受到國外同行的密切關注。甲醇是一個具有市場潛力、充滿期望的產品,傳統市場需求還在穩步增加,新興下游市場的開拓速度在不斷加快。比如,甲醇在燃料、能源領域的潛力非常大。我國汽車工業發展非常快,去年汽車產量達到1800多萬輛,如按每輛車每年消耗2噸成品油計的話,汽車所需成品油就在3600萬噸以上,大大高于供給能力。盡管相關標準還不完善、配套設施還不齊全,但毫無疑問,甲醇下游市場空間很大、發展將會是很快的。
全球最大甲醇供應商梅賽尼斯公司高級副總裁霍羅倫介紹了甲醇燃料在全球的應用情況。他說,全球1/3的甲醇應用于能源領域,可直接與汽油摻混,或以生物柴油和二甲醚來應用。荷蘭已完成低比例甲醇燃料測試,并在政府支持下,M85燃料在賽車上獲得成功;目前英國在汽油中摻混1.7%的甲醇;瑞典薩博在靈活燃料汽車中應用甲醇汽油;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在甲醇燃料的使用示范領域居領先地位,國家支持力度在加大;伊朗M15試點項目已經開始,并已有路試規劃。梅賽尼斯公司在特立尼達開展了甲醇汽車示范項目,推廣甲醇燃料。
霍羅倫說,2012年全球甲醇需求量約為4800萬噸,行業供需前景令人樂觀。預期2011年至2015年間全球新增甲醇產能有限,而梅賽尼斯現有設施的產能將提高。他希望與中國企業有更多的接觸,與中國行業、政府部門合作,推進甲醇在新領域的應用。
上海華誼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史習能建議,中外甲醇企業積極開展技術交流、加強經貿合作,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去國外進行新興下游產品的投資,延長產業鏈,減少同質產品的競爭。他希望與國際甲醇企業一起推動甲醇新興下游產品的發展,共同維護全球甲醇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內蒙古遠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東剛說,為實現中外雙方的有效溝通,有必要建立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和機制。他建議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與國外相關行業組織建立溝通平臺,及時溝通中外甲醇產業的相關信息,共同維護好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全球第二大甲醇生產商沙比克氧化物部亞太區經理林本禮說,溝通、交流是很必要的,沙比克希望與中國甲醇企業合作共贏。伊朗PCCI公司戰略規劃及信息部總經理穆沙法表示,伊朗有MTO、MTP項目,可以消耗一部分甲醇,其他甲醇銷往中國、印度、中國臺灣以及歐洲等地。伊朗希望中國的企業去伊朗投資。穆沙法說,必須有一個交流的平臺,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有更多的合作、更好的協調。
“十一五”期間,中國甲醇表觀消費量持續快速增長,2010年達到了2270萬噸,比2005年增長了1.9倍,年均增長23.7%,高于甲醇產量增速1.8個百分點。1997年至2010年,全球甲醇需求年均增長率為4.7%,預計2011年至2015年這一增速將達到7.3%。可以說,中國對甲醇需求的快速增長為世界甲醇產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另有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進口甲醇519萬噸,比2007年增長了6.1倍,中國也成為了全球主要的甲醇消費市場。
與會中外甲醇企業代表均表示,彼此的溝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要進一步提高合作層次,拓寬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
中外甲醇企業合作交流的愿望真誠而迫切,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建立長期的磋商、溝通機制,將有效避免無序、惡性競爭,世界甲醇產業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