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穩疆興疆、富民固邊"的國策引導下,以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東部產業開始向西部新疆轉移,而金風科技、特變電工等新疆本土企業的崛起,不僅帶動了一大批裝備制造及配套企業的聚集,也改變著新疆裝備制造產業的格局。
最近,新疆新華能開關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葛澤民在塔吉克斯坦忙的不亦樂乎。五年前從浙江溫州到新疆昌吉,五年后又從新疆邁向中亞。短短五年間,這家輸變電設備制造企業,已擁有兩項高新技術發明專利,企業規模從7000萬增長到1.7億,企業發展的脈絡越發清晰。
葛澤民告訴記者,新疆和周邊國家市場很大,所以我們看重新疆,特別是現在新疆大建設大發展,項目太多了?,F在我們的訂單都做不完,準備在塔吉克斯坦建廠。
新華能的發展可以說是新疆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一五”期間,新疆裝備制造產業占全疆工業的比重從原來不到1%提升到4%.新疆機電行辦黨委書記、主任高建軍說:新疆裝備制造產業“十一五”期間實現了年均40%以上的增長速度,原來這個行業的基礎很薄弱,通過“十一五”期間的發展,產業規模達到了300億以上。
今年4月,陜汽集團落戶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五萬輛重型卡車及專用車制造基地。企業規劃建設部部長張增祥透露,“十二五”期間要在新疆要再造一個陜汽,力爭產銷重卡25萬輛。同時通過橫向聯合、垂直整合,搭建汽車產業合作平臺。著力引進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完善重卡產業鏈,形成重卡產業集群,促進新疆汽車工業發展壯大。
陜汽集團、三一重工、東風汽車先后入駐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機械制造產業基地也呼之欲出。開發區經發委主任馬春雷介紹,裝備制造業創造著轄區70%的工業總產值,占到全疆機械制造業的45%以上。新疆機械制造產業要想大發展,必須要有一些龍頭企業,還要有配套的技術研發力量。這些基本的條件具備之后,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才更有可持續的發展前景。
目前,新疆的裝備制造業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巴州、哈密等地。預計“十二五”期間,全疆將形成10大裝備制造基地。新疆機電行辦黨委書記、主任高建軍表示:相信“十二五”期間新疆裝備制造業會呈現出快速、有序的發展,按照規劃目標,到“十二五”末,新疆裝備制造業的規模要達到1000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