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引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硫酸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思路》提出,加快企業和原料結構調整,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對各種硫資源進行綜合與循環利用;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堅持硫資源多樣化供應;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節能減排;提高硫酸生產中的余熱回收利用率。
規劃明確了產能、產量、硫資源自給率、節能減排四大發展目標。產能方面,硫酸產能控制在9500萬噸以內。產量方面,到2015年硫酸產量達到9000萬噸左右。硫資源自給率方面,硫資源自給率爭取達到60%左右。節能減排方面,硫黃制酸年回收蒸汽總量將達到6400萬噸,硫鐵礦制酸年回收蒸汽量達到1800萬噸,冶煉制酸爭取在5~10套裝置上增設低溫位余熱回收系統。為達到新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硫酸工業一方面將改進國產釩催化劑,國內、國外催化劑并用,使尾氣二氧化硫排放達到400毫克/立方米以下;另一方面,增加尾氣處理裝置,到2015年80%硫酸企業尾氣排放達標,未達標企業將被淘汰。同時,禁止沒有砷處理裝置的硫鐵礦制酸企業使用高砷礦,關閉污水排放中重金屬、砷含量超標的有色冶煉裝置。
為保證達到上述目標,未來5年將采取如下措施。措施之一是控制產能發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原則上5年內不再建設硫黃制酸、硫鐵礦制酸裝置,特別是華東、華南、西北等硫酸產能嚴重過剩地區、冶煉副產酸供應充足的地區、沒有下游用酸產品地區不得再建以硫鐵礦和硫黃為原料的硫酸裝置。
沿江、河、湖、海環保嚴控地區,淘汰年產20萬噸以下硫鐵礦制酸裝置,其他地區淘汰年產10萬噸以下硫鐵礦制酸及硫黃制酸裝置。在冶煉酸供應充足地區,淘汰一批規模小、余熱回收率低、“三廢”排放不達標的硫鐵礦制酸和硫黃制酸裝置。
措施之二是推進大型制酸裝置的低溫位熱能回收技術。在有條件的年產20萬噸以上硫黃制酸裝置中,80%以上裝置增加低溫位熱能回收系統,使余熱利用率達到90%以上;硫鐵礦制酸在示范項目成功運行后逐步在大中型裝置上推廣低溫位熱能回收技術;對大型銅冶煉制酸裝置,在利用轉化中溫余熱的基礎上,引進低溫位熱能回收技術。
措施之三是加快硫鐵礦選礦裝置建設,促進燒渣的梯級利用。鼓勵現有大型硫鐵礦山及有色金屬副產硫精砂增加選礦能力,鼓勵小型硫鐵礦聯合建設選取礦廠,形成硫鐵礦的梯級利用;促進大型礦制酸走精料路線,以高品位硫鐵礦入爐,增加鐵資源回收量。
措施之四是降低制酸裝置尾氣二氧化硫排放量。加大對硫酸釩催化劑的科研投入,解決當前國產催化劑制造中的技術難題,加快研制出高品質國產催化劑。
措施之五是積極尋找硫資源,鼓勵各種硫回收。鼓勵原油精煉、天然氣凈化、化肥、化工、焦化脫硫等提高硫回收率;加大國內硫鐵礦勘探力度,增加國內硫鐵礦資源;回收高硫煤中的硫資源;改進磷石膏制硫酸技術、工藝、設備,從磷石膏中回收硫資源。
措施之六是產學研結合,開展技術創新。繼續加強產學研結合,開發研制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提高硫酸行業整體裝備水平。
規劃提出的產業發展建議包括:繼續進行原料結構調整;做好“三廢”治理,繼續發展循環經濟;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企業競爭力;鼓勵大型冶煉企業與化肥、化工企業聯合;建立并完善行業準入制度,保障行業健康發展等。
同時,為確保硫酸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規劃還提出了政策建議,即建議國家對硫酸余熱回收減排的二氧化碳給予補貼;建議對硫酸余熱副產蒸汽發電并網實施優惠政策,發電自用多余電量儲存,或等價采購;建議進口硫黃與國產硫黃在稅收上同等待遇,增值稅即征即退50%;建議在裝置規模、環保、能耗等方面提高準入門檻,裝置尾氣排放指標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的、生產廢水達不到“零排放”的、能耗指標達不到標準要求的企業,3年內必須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