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取得了令世界同行業矚目的驕人業績,化工園區化、集聚化發展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建成了一批管理先進、獨具特色的化工園區。“十二五”期間化工園區該如何發展?化工園區建設在與國外合作方面將做哪些嘗試?帶著這些問題,在“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大會暨2011中國化工園區發展論壇舉辦前夕,記者采訪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
記者:請介紹一下我國“十一五”期間化工園區的發展情況,形成了哪些獨具特色的園區?
楊挺:“十一五”期間,我國化工園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大型綜合性園區和專業特色型園區成為發展重點,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化工園區,在促進行業的科學化、集約化、規模化、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經過幾年的發展,形成了以上海化學工業區、南京化學工業園等為代表的大型石油化工園區,以南通經濟開發區、張家港化工園等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園區,以及以常熟氟化學工業園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專、特、新特色的化工園區。與此同時,隨著中西部發展戰略的實施,陜西、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等省區依托本地資源,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和鮮明地方特色的化工園區,如陜西榆林重化工基地、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格爾木昆侖經濟開發區等,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
截至“十一五”末,我國已建成60多家具有先進管理水平和地區產業特色的化工園區。
記者:“十二五”期間,我國化工園區應如何發展,園區委將重點做好哪些工作?
楊挺:即將在“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大會上發布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南》,對行業集聚發展做出了明確的部署和規劃。《指南》提出,建設一批管理規范、特色突出、產業配套的化工園區。園區要做好規劃引導,優化入園項目,強化公用服務,加強安全環保,完善物流傳輸,形成“企業相互關聯、供應配套集中、物流高效傳輸、環境統籌兼顧、循環綜合利用、管理不斷提升”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十二五”期間,園區委將結合不同園區在發展中的不同需要,邀請業內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諸如發展較好的園區如何選商、節省土地,發展中的園區原料來源,西北地區剛起步的園區如何解決新型煤化工與園區結合、污染物排放、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競爭、下游產品如何輻射到東南沿海市場等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和相關解決方案。同時,組織一些發展較好的園區介紹交流他們的成功經驗,使其他園區能夠從中得到借鑒,在發展中少走一些彎路。
記者:德國巴伐利亞州有意加強對我國化工園區的投資與合作,這對我國石化產業的發展有何意義?
楊挺:巴伐利亞州在德國經濟發展中處于龍頭地位,州內有大量化工企業聚集。該州經濟·基礎設施·交通和技術部正在實施一個關于石化產業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集群的項目,并計劃以集群的模式復制到其他地方。目前,巴伐利亞州已與山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草簽了合作協議。同時,在此次的園區發展論壇中德分論壇上,德方將介紹與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合作模式。
這種集群模式,投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包括研發、標準化、建設等方面。德方的初步計劃是:在未來5年,德方將選擇中國5~10個重點園區進行產業集群式的投資與合作。
德國在化學工業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等領域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且在多家關聯企業以產業集群方式統一規劃和投資方面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集群模式復制到中國來,并與中國的化工園區相結合,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相信這種結合將對我國石化產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記者:在2011中國化工園區發展合作座談會上,園區代表將簽署《中國化工園區發展合作宣言》,發表宣言的初衷是什么?
楊挺:2011(第一屆)中國化工園區發展合作座談會在行業發展大會和園區發展論壇舉辦的前一天召開。來自30多家園區的代表將簽署《中國化工園區發展合作宣言》,共同承諾: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做優質、安全產品的制造者,節能減排指標的主要承擔者,安全生產、保護環境職責的主要推動者和員工職業健康的主要責任人。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完善化工園區的建設,提高公眾對化工行業的認同和信任,將化工行業低碳、環保、高效、創新的嶄新形象呈現在公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