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煤炭價格大幅攀升和鋼鐵企業開工不足對焦炭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目前焦炭售價與成本嚴重倒掛,導致行業性虧損不斷蔓延并加劇。“雖然目前焦化企業普遍虧損,但從長遠看,有利于焦化行業發展的因素正在增多。‘十二五’乃至更長時期,焦化行業將步入良性發展期,企業盈利能力將不斷增強。”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陜焦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崗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焦化行業的前景表示樂觀,認為隨著有利因素的聚集,焦化行業最難熬的日子即將結束,將步入良性發展期。
落后產能淘汰有利行業發展 統計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共淘汰落后焦炭產能10583萬噸。其中,僅2010年,就淘汰落后焦炭產能2759.5萬噸。根據工信部有關淘汰落后產能的時間表,“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再淘汰1億多噸落后焦炭產能。落后產能的淘汰,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行業集中度提高增強抗風險能力 《焦化行業準入條件》的頒布實施,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促進了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了焦化行業綜合利用煤焦油、焦爐煤氣的步伐,使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大幅下降。目前,公布的257家符合《焦化行業準入條件》的規模企業,焦炭總產能達3.16億噸,占現有焦炭總產能的70.22%,表明行業集中度已經明顯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正在增強。
技術進步提升資源利用水平 由于近幾年新建項目均為大型現代化焦爐,提升了全行業技術水平。以2010年為例,在新增的57座、3371萬噸焦炭產能中,炭化室高度5.6米及以上的焦爐就達48座,產能3020萬噸,占新增產能的89.56%。干熄焦、高爐噴吹等先進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升,綜合能耗大幅下降。目前,全國焦爐煤氣制甲醇產能已經達到700萬噸,煤焦油加工能力達到1400萬噸,水循環二次利用率達96.06%,噸產品綜合能耗較“十一五”初下降23%以上。從今年一季度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看,只有那些對焦爐煤氣綜合利用或對煤焦油深加工的企業,才有利潤。這將刺激更多企業增加裝置,對焦爐煤氣回收利用并對煤焦油實行深加工,從而進一步提升全行業的資源利用水平,延伸產業鏈,增強盈利能力。
行業整合增強了企業定價權 在焦炭企業中規模達到200萬噸/年就算大企業了,但面對處于強勢地位的上游煤炭企業和動轍上千萬噸的下游鋼鐵企業,200萬噸規模的焦炭企業仍然是“小不點”,沒有談判主動權和產品定價權。加上焦炭行業本身產能過剩,企業之間壓價惡性競爭普遍,導致焦炭價格長期低位徘徊,行業利潤微薄甚至全面虧損。但焦炭行業這種布局分散、企業規模偏小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以陜西為列,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整合省內焦炭資源后,目前已經形成600多萬噸的焦炭產能,“十二五”將形成累計1400萬噸的焦炭產能。另外,山西、河南、山東、新疆、內蒙古等焦炭主產區,也正在依托當地大型煤炭企業,整合資源,組建特大型焦化企業集團。這些焦化航母的形成,將大幅提升對鋼鐵企業的談判籌碼和市場話語權,使產品價格可以隨原料漲跌同步波動。同時,特大型焦化企業的誕生,更利于集團化、集約化、園區化發展。
專業化分工有利于大型焦化企業發展 前幾年,受焦炭價格大幅攀升影響,國有大型鋼鐵企業掀起了自建焦炭裝置的熱潮。但實踐證明:由于鋼鐵企業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鋼鐵生產上,對焦炭裝置的技術進步和工藝優化重視不夠,其配套建設的焦化裝置能耗高、成本高,甚至還不如外購焦炭劃算。經此打擊后,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尤其是民營鋼鐵企業,已經放棄了配套建設焦化裝置的想法,這將增加全社會對商品焦炭的需求,有利于焦化企業發展。
“由于我國尚處于城鎮化、工業化建設階段,對鋼鐵等建筑材料的需求仍然旺盛,將增加焦炭需求。隨著落后產能的淘汰,行業技術水平和集中度不斷提高,綜合能耗下降,產業鏈延長,相信在經歷了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陣痛后,我國焦化行業將會于今年下半年迎來轉機,步入良性發展期。”張立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