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10時48分,內蒙古烏海市京海電廠首站供熱機組實現試運行。據悉,京海電廠一期工程為2300MW機組,最終將達到 50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這將有效緩解當地熱源不足的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供熱質量。
而在“十二五”期間,熱電聯產工程還將大量投產。
1月6日,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召開,會上提出“十二五”時期,火電仍然是我國的主力電源,但是“要統籌資源、環境和市場需求,合理控制火電建設規模,為水電、核電、風電等新能源發展留下足夠空間。”
會議還提出了今后火電發展的重點方向,其中強調要重點發展熱電聯產:“在北方采暖城市以及熱負荷集中的工業園區,結合淘汰分散供熱鍋爐和小熱電,建設熱電聯產或熱電冷聯供項目。”
熱電聯產成績顯著
“截止到2009年年底,我國的熱電聯產機組裝機容量已達到9059萬千瓦,占我國總電力裝機容量的10%以上,同時由于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我國熱電聯產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對記者表示。
國家很早就重視熱電聯產項目,早在50年代就支持建立了一批區域性的熱電廠。1998年與2000年又分別發布了《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若干規定》與《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這些政策的出臺,極大推動了我國熱電聯產項目的發展。
根據相關資料,自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熱電聯產供熱機組裝機容量和年供熱量逐年增加,發電和供熱標煤耗率逐年降低。至2007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71329萬千瓦,其中火電機組裝機容量55442萬千瓦,供熱機組裝機容量9917萬千瓦,占同期全國火電機組裝機總容量的17.9%,年供熱量2613百萬吉焦。
“特別是在‘十一五’期間,全國新增供熱機組裝機容量約6000萬千瓦,到2010年供熱機組裝機總容量達到13000萬千瓦,這約占同期全國火電機組裝機總容量的18.2%。”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高級工程師唐飛對本報記者介紹,“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熱點聯產比例還存在較大差距。”
據介紹,我國城市供熱仍處于較低水平,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所占比例偏小,分散小鍋爐供熱所占的比例仍相當高,部分城市平均值只有26.9%,而西方發達國家比如芬蘭熱電聯產供熱所占比例約為31.5%。
此外,我國熱電聯產裝機和供熱設備也處于較低水平。供熱機組裝機容量占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18%左右,比例較小。而丹麥1992年熱電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56%,2005年達到近66%。
“并且由于我國的供熱機組老舊機型比較多,所以發(供)電標煤耗較高,從近年運行情況看,多數早期熱電廠供電標煤耗率在300克/度以上,少部分小型熱電廠供電標煤耗率高于400克/度。而芬蘭熱電聯產的供電標煤耗僅為272克/度。”一位業內專家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節能環保優勢明顯
“熱電聯產項目最大的優勢是節能環保。”唐飛介紹說,“與熱電分產相比,熱電聯產供熱標煤耗率低約15-20千克/吉焦,發電標煤耗率低約30-50克/度。”
根據統計,至2007年底,我國6000千瓦及以上供熱機組裝機容量9917萬千瓦、年供熱量2613百萬吉焦,據測算熱電聯產發電和供熱年節約標準煤約3000萬噸,減排SO2、NO2和粉塵分別約為250萬噸、20萬噸和360萬噸。
“熱電聯產不僅可以實現居民的供熱,而且還能用于工業項目用汽。”一位業內專家對本報記者強調,“很多工業項目,比如說大型印染廠、化工廠,甚至洗衣廠、酒店、醫院等,都可以使用熱電廠的熱源。”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講,熱電聯產既生產電能同時又生產熱能,它將高品位的熱能用于發電,低品位的熱能用于供熱,實現了能源梯級利用,是一種高效率的能源利用形式,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的綜合效益。”業內專家表示。
政策仍需細化
盡管熱電聯產具有很大優勢,但是它的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目前國家缺少對省(區市)級熱電聯產專項規劃的具體規定,往往會出現省內各地方從單純滿足當地熱力需求出發而爭上熱電項目,存在熱力與電力難于做到協調平衡的問題。”業內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并且熱電聯產項目普遍存在配套廠外熱網建設資金來源不明確、不落實,建設進度滯后等問題。”
根據記者了解,由于部分地區還存在熱電聯產與分散鍋爐供熱“同熱不同價”的問題,熱電企業雖然節能環保卻不能享受到集中鍋爐同等的熱價、優惠政策和補貼,還經常出現拖欠熱費、向熱電企業額外收取供熱稅等現象。
“而污染程度更高,效率更低的小鍋爐分散供熱卻無此項費用,這是極其不公平的。”業內專家表示。
由于政策上的不足,這導致了各大電力企業對于熱電聯產項目的興趣點在于裝機容量,而不是以供熱為根本出發點。熱電聯產項目的用途被一定程度地扭曲。
“盡管2.5萬千瓦的背壓機就能提供30萬千瓦的抽凝機的熱量,但是發電企業興趣不在于供熱。所以供熱效率更高的背壓式機技術就遭到了冷落。”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企業的這種做法違背了降低火電裝機比例的發展方向,所以這次報告中對熱電聯產態度的細微變化,去掉了‘積極發展’的說法,也可能是出于這樣的思考。”
進一步發展需各方協調
“總的來說,為了推動熱電聯產更好發展,首先國家要進一步規范管理,細化相關政策,做一些更專門的研究和規劃。”唐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地方政府也要做好供熱規劃,把供熱和城市建設納入有序軌道。”
對于相關政策的修訂,尤其是具體到稅收減免,財政補貼,貸款優惠等,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部門,這就需要在國家的統一組織下,相關單位做好協調工作。
“背壓式機組應該大力發展,它是符合我國的能源發展趨勢的技術。”業內專家特別對本報記者強調,“而目前沒有發展,關鍵是政策沒有到位,各企業沒有看到效益,如果明確政策,有效地減輕了企業負擔,有了一定的效益,在中小城市,背壓機組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大的。”
(注:背壓氣輪機是以熱負荷來調整發電負荷,也就是說發電量跟著外界供蒸汽的多少來變化的,氣輪機進多少氣它排多少氣。所以背壓氣輪機的經濟性最好;抽凝氣輪機可以純發電也可以通過抽氣向外界供熱,它的電熱相互調整性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