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周三稱,全球原油產量很可能已經在2006年見頂,未來將不得不通過瀝青砂等更加難以提煉的原油形態來滿足增長中的市場需求。
比羅爾在今天于馬德里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廉價原油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在未來25年時間里,全球能源使用量將會增長36%,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將會提高對交通運輸、空調和電子產品的需求,藉此提高其國民的生活標準。其中,中國的能源使用量將會增長75%,預計該國將在2012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消費國。
比羅爾指出,原油儲藏量的耗盡可能將令加拿大和委內瑞拉等國家從中受益,原因是這些國家擁有可提煉原油的瀝青砂礦藏。利用這種資源來提煉原油的成本高昂,只有在原油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才會變得具有經濟可行性。
比羅爾還指出,在富裕國家中,原油和煤炭的使用量很可能將會下降,原因是這些國家正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行投資,同時還正轉向使用電動汽車。但即使如此,中國仍將在2035年以前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核能和電動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