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五年規劃對于股票市場的投資方向有著重要的中期影響。每個五年規劃都是針對當時特殊的經濟環境和面臨的問題所制定的,其對于中長期經濟影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隨著十七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十二五規劃將從預期轉變為落實。
新的五年規劃很有可能在很多方面與“十一五”規劃類似,因為五年前提出的重要主題(如節能環保、改善社會福利、農村基建投資、創新和產業升級等)仍是2011–2015年增長可持續性和社會發展的關鍵。那么,未來十二五規劃還會提出什么重要主題?投資者又應關注什么?
新主題:著重民生
高華證券認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新主題包括城市化、提高居民收入、房地產調控以及收入再分配和公共服務的供給這四大類,其中城市化進程將成為未來十年中國增長的重要動力。政府將著力消除阻礙農民安置、農業規模化生產和城市服務業就業增加方面的體制性障礙,而這些政策措施應會為加快城市化進程以及擴大內需注入新的動力。此外,可能推出工資集體協商制并定期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來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而近幾年房地產行業的繁榮加劇了對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擴大和部分投機性購房的擔憂,“十二五”期間可能會在部分城市開征房產稅(但不會提供細節)以及關于確保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房)投資的穩定資金來源和稅收優惠的措施。最后,政府可能將通過直接補貼和提供公共服務(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方式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支持,以緩解收入不均的影響并從社區層面改善社會管理。
新關注:系列改革
瑞銀證券提出能源和資源改革、土地市場和物業稅改革、財政和稅收改革以及促進服務業和私營部門發展的措施有可能對整體或局部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值得關注。中國對增長模式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能否成功也將取決于它們。
這其中,調整資源和能源價格以體現其相對稀缺性并減少對工業的隱性補貼。這雖然會提高下游生產商的成本,但會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利于勞動密集程度較高的行業,幫助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減少經常項目順差。國內上游的原材料、能源行業可能成為這項改革的主要受益者。
此外,打破地方政府在城鎮土地供應領域的壟斷將有助于增加土地和房地產供應,并降低其價格。再加上征收物業稅,將有助于防止房地產行業出現大的泡沫。不過,這些備受爭議的政策短期內將對房地產相關行業產生不利影響,但長期而言對建筑業以及消費品相關行業應有支持作用。
而財政和稅收改革則劃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并把政府開支引向公共物品,這將有助于減少經濟中的地區性和行業性扭曲,同時會改善公共服務和社保體系。整體來說這些政策應有利于服務業和私營企業。
最后,政府已表露了促進服務業和私營部門發展的意向,但尚未出臺具體措施。這些措施應包括放松管制、降低準入門檻、改進土地和信貸供應、放松市場準入。這些政策將促進就業和收入增長,因而有利于消費品制造業和服務業。
新思路:指引投資
東方證券對“十二五”做了中期投資機會展望,其認為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首要前提之下,“十二五”期間可以中期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高端制造業、信息產業、軍工制造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以酒店旅游、食品飲料、休閑娛樂、品牌服裝、醫療保健、家電、人壽保險等大消費行業;三是城市化、節能環保也將是重要的關注領域。
建銀國際表示,收入分配改革將逐漸增加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從而促進消費增加。未來的消費重點很可能為高質量、有品牌的和奢侈的產品,為非必需消費品、保險及其他服務行業提供良好的需求。此外,政府即將規劃更多的支持政策促進醫療、替代能源、環保、信息和新材料等行業的投資增長,這將在中期大幅提高這些行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而在新興戰略產業中,醫藥、替代能源(尤其是核電)、節能汽車以及環保相關技術和產品很有可能在未來五年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