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主動淘汰了隔膜法燒堿裝置,新上了20萬噸/年離子膜燒堿裝置,一年將比隔膜法燒堿節煤9萬噸。”山東省新龍電化集團副總經理楊秀嶺這樣告訴記者。這只是山東省化工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產業層次的一個縮影。
山東是化工大省,其鹽化工、焦化、氯堿等行業產值在全國位居前列,化工是該省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化工行業落后產能的淘汰直接影響到山東省節能減排工作的進程。在淘汰落后產能進程中,山東轉變思路和觀念,把淘汰落后產能作為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提高經濟增長的重大舉措,通過行政推動、政策促動、企業主動,走出了以淘汰促整合、促節能、促發展的路子。
山東利用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鐵腕”淘汰落后產能,嚴把項目能耗“準入關”。該省對產能過剩行業實行新增產能與淘汰產能“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實行嚴格的環評、土地和安全生產審批政策,從源頭上嚴控新建高耗能項目。同時,靈活運用國家規定落實差別電價等政策,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市場,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地區,將實行項目“區域限批”,暫停對這一地區項目的環評、核準和審批。
為確保9月底前完成全年淘汰落后產能關停任務,山東又使出預警調控這一“殺手锏”,重點監控736家化工、建材、電力、鋼鐵等高耗能企業,對年耗能1萬噸標煤以上的1500家重點企業的生產、能源消費、電力消耗等指標進行動態監測。山東省節能辦資源節約處處長王玉剛表示,節能預警調控啟動近兩個月來,全省17市已累計減少能耗485萬噸標煤,超過2009年全省千戶重點用能企業全年實現的節能量。
山東作為氯堿生產大省,產能占全國的1/3以上。山東省氯堿產能將控制在800萬噸,到2012年全部淘汰隔膜法燒堿裝置。山東通過淘汰落后,為企業轉型升級騰出了資源和市場空間。
經過多方努力,目前山東省落后產能淘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今年上半年,山東省電石、酒精、味精、化纖行業已完成關停任務,其中電石行業關停并拆除落后產能1.2萬噸,完成計劃的100%,15家焦炭企業已關停落后產能242.7萬噸,今年可實現節能量25.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