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工信部發布的落后產能“關停令”截止日期已不足一個月。為確保9月30日前全面完成2087家“名單企業”按時關停任務,各地正使出渾身解數,采取各種措施,或投入專項資金,或加強監控,或停水斷電。
在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的山西省,今年上半年已淘汰電石、焦炭、電解鋁、檸檬酸等行業落后產能1100多萬噸。為落實關停計劃,該省最近又下發《關于對列入2010年關停淘汰企業采取斷電等措施的通知》,對化工、鐵合金、鋼鐵等行業被列入關停淘汰計劃的企業和設備采取停電、停水、停氣、停運、停貸等強制措施實施關停,并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或設備依法吊銷排污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
浙江此次上榜企業有180家,分布在制革、印染、化纖等多個行業。為按時完成關停任務,該省經信委于8月底下發通知,決定對9月15日前未按國家淘汰落后產能標準拆除相關落后設備的企業,自9月16日起執行淘汰類電價,欲逼停仍想繼續生產的“名單企業”。
廣東最近通過了《廣東省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實施方案》。該省此次共有66家企業需淘汰,包括味精、制革、印染、化纖等企業,合計產能達5672萬噸。該省省長黃華華表示,將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嚴格執行差別電價和環保政策,以淘汰落后產能。
8月29日,從海南省政府對國務院節能減排督察組的匯報會上傳來消息,今年海南將有1.6億元專項資金投向節能減排項目,力度為歷年之最。其中,今年海南安排專項資金6000萬元,用于獎勵能夠按規定關停的企業。
廣西南寧市工信委最近表示,該市21家列入關停名單的企業將于9月10日前全部淘汰。今年該市還將加大能源審計力度,對全市61家年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和43家年耗5000噸至1萬噸標準煤的工業企業進行強制性能源監察審計,為淘汰落后產能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