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進口受到一定抑制,上半年國內甲醇產量同比增長53.3%,不過價格依然在低位徘徊。分析人士認為,由于需求疲軟而成本上升,下半年甲醇價格難以出現大幅度上漲,企業盈利難有起色,擁有上游資源的企業盈利情況相對更好。
產量增長價格下行
中國化工網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甲醇進口量同比下降,國內產量則有所增長,不過由于產能過剩較為嚴重,行業的整體開工率仍比較低,為45%左右。
自去年商務部甲醇反傾銷立案調查已來,國外甲醇對華傾銷得到一定的抑制。上半年我國甲醇進口量為236.48萬噸,與去年同期的340.45萬噸相比下降30.54%。分月度看,1月份甲醇進口量為22.08萬噸,同比減少45.26%;隨后進口量略有回升,2月份達到34.63萬噸;3-6月份進口量均在40萬噸以上。甲醇進口均價為296.3美元/噸。
1-6月,全國甲醇產量合計為811萬噸,同比增長53.3%。分月度看,2月份產量達到119.7萬噸,為上半年最低點;6月份產量達到141.9萬噸,為上半年最高點;其余月份產量均維持在130萬噸左右。產量增長的同時價格則在下跌,以華東地區為例,1月初甲醇價格約2700元/噸,6月末已跌至2100元/噸附近。
后市面臨多重壓力
展望下半年,甲醇行業面臨成本上升、需求疲軟和供給增大等多重壓力,前景不容樂觀。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自6月1日起提高國產天然氣出廠價格,這導致氣頭甲醇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除了天然氣,煤炭價格預期會繼續上漲,煤頭甲醇也將面臨成本壓力。
需求方面,甲醇的傳統下游甲醛、醋酸等行業正處于銷售淡季。太平洋證券研究員姚鑫表示,醋酸今年以來的市場行情較差,整個行業仍處于平臺整理態勢,沒有好轉的跡象。
業內有關人士提出,通過拓展新的應用可以提升甲醇的需求,包括甲醇制烯烴和甲醇汽油等。不過甲醇制烯烴的大型裝置仍處于規劃建設階段,年內還有大唐多倫MTP、神華包頭MTO、神華寧煤MTP煤制烯烴項目投入運行。雖然市面上已有部分成品油私自混摻甲醇,但是相關混摻政策細節尚不明朗。
與此同時,甲醇行業的產能還在增長,國內甲醇市場將面臨更大的供給壓力。下半年中海油80萬噸/年、內蒙久泰100萬噸/年、甘肅華亭中煦60萬噸/年等甲醇裝置預計將相繼投產。
中國化工網分析師王敏認為,后市國內甲醇市場難有較大突破,仍將維持震蕩盤整走勢。中信建設研究員梁斌則認為,甲醇價格將下行至第三季度末,到第四季度時可能會隨著實體經濟的觸底反彈而有所回升。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甲醇價格較低,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依然具有看點,如廣匯股份的120萬噸甲醇/80萬噸二甲醚已獲得發改委的正式批準,公司的一大優勢正在于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據了解,擁有甲醇項目的上市公司有遠興能源、中煤能源、蘭花科創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