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提高0.23元/立方米之后,工用、商用及車用氣價也順勢上調。有人士發現,調價后國內部分地區的工業用氣價,比美國的天然氣價高出了一截。
一家知名外資化工企業的內部高層昨天告訴記者,上海今日對非居民天然氣漲價0.39元/立方米的消息一公布,他們立刻作了測算,結果發現,上海工廠所用的天然氣價已高于北美工廠,這對上海廠的競爭力會有較大影響。
這家外企的基地設在上海西面的一個化工園區內,提價后,其天然氣采購價為2.57元/立方米。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今年4月美國的商業用、工業用氣均價,折算后為1.8元/立方米和0.985元/立方米,比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工業用戶價要低一些。
東方證券6月底的研究報告也能看到,4月到6月期間美國的氣價仍在低位徘徊,并沒有大幅上揚。
“美國現在的工業用天然氣價確實要比中國低。”易貿資訊分析師王佳媚告訴本報記者,美國氣價較低有三個原因:第一, 與美國非常規氣(煤層氣、致密氣和頁巖氣等)的大量開采和生產有很大關系。據《中國能源報》報道稱,美國2010年將開采510億立方米的頁巖氣,占美國當地天然氣開采總量的10%。
第二,金融危機導致了美工商業用氣需求的不足,因此這種區域性、無法形成全球交易的能源產品價格走勢在北美就一直很低迷。如果回到3年前,美國天然氣還在高位,而中國天然氣價尚未提升,那么當時美國工業用氣價實際上要比中國更貴。
2005年年底、2008年6月是美國工業用氣價的兩段峰值,當時氣價分別為2.33元人民幣/立方米和2.72元人民幣/立方米。而上述那家外企若當時也有工廠在上海運營的話,其拿到的氣價約為2.18元/立方米,要比美國便宜。
不能忽視的另一點在于,較充分的天然氣競爭格局也為現在的美國創造了一個較低氣價的環境?! ?br />
去年美國用氣量為6億噸,仍然保持世界第一大天然氣需求國的地位。在美國,年產氣30億立方米的生產商有30家,中小型天然氣廠商達8000多家。有50萬用戶以上的天然氣管道企業則為38家。
為了防止壟斷,美政府規定天然氣管道輸送氣企業要簽訂100%的合同氣,這樣能防止生產商與管道商合謀壟斷天然氣市場。但在國內則相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控制了幾乎全部的陸上與海上的天然氣生產井、70%以上的跨省天然氣管道。
當然,在美國還有一個現象——民用氣要貴過工商業用氣,而中國民用氣比工商業氣更便宜?! ?br />
根據測算,美國私人住宅用氣在今年4月的用氣價約合2.28元人民幣/立方米,比北京等地的民用氣要貴一些。因此,中國工業用氣價的走高,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民用氣的漲價壓力。
國內不少用氣企業,正在想辦法減少氣價上漲帶來的影響?! ?br />
寶鋼集團某子公司的能源部門負責人就告訴本報,提價后,公司的成本直接增加了近8000萬元,“在該企業的整個能源成本中,如果不算煤焦采購成本的話,天然氣的成本占比高達30%到40%。”
他表示,公司打算直接從上游——中石油集團那購買一部分氣,以節省一些費用。
而在美國,不少企業遇到天然氣漲價時,會首選轉用其他燃料,這樣做不僅能促進氣價的下降,也能間接逼迫天然氣生產商想方設法尋找非常規的、便宜的天然氣。
“但中國現在很缺氣,不僅要引入更多的天然氣,而且商業和工業用氣也會繼續提價,這種價格杠桿模式可能會長期存在。”國金證券研究員劉波強調?! ?br />
2010年中國的天然氣實際需求大約在1100億立方米~1200億立方米,缺口為200億立方米。到2020年,需求將遞增到3000億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