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3月開始啟動的新一輪河南煤改已經經過了近3個月的強力推進,距6月底的“最后期限”還有10余天的時間,統計顯示,河南省骨干煤炭企業與400余家小煤礦簽訂了框架協議,占兼并重組小煤礦總數的九成以上。
但走訪一些大型煤炭企業和部分即將被兼并的小煤礦主時發現,雙方真正達成意向并簽訂正式協議的卻沒有預期的理想。那么煤改大限在即,煤企之間會如何上演最后的博弈?
位于三門峽陜縣的一家年產9萬噸的小煤礦主介紹,他從90年代起就開始接受這個礦,說起前前后后已經投入的2000余萬元,這位礦主表示,目前由于礦的規模太小,大集團不太可能會兼并他的礦,投進去的成本很可能血本無歸,可政策是這樣的他也只能接受。
而位于三門峽澠池縣的一位礦主表示,他的礦年產可達15萬噸,自己之前的投入也很大,但談到此次兼并重組,他也是一臉的無奈。
2010年5月,河南省政府宣布了河南煤企整合工作的最新部署:由六家煤企為重組主體,就近收購,完成對466家年產能在15萬噸以上小型煤礦的收購,初步完成時間鎖定為6月底。日前,在河南義煤神馬集團了解到,作為六家大型煤企之一的義煤集團目前已經與49家小煤礦主簽訂了正式協議,另77家已經達成意向性框架協議。
河南義馬煤業集團資源整合辦公室主任孫建偉:原來評價人員太少,只有我們這些評價人員不行,我們立即又抽調了120個人成立了21個小組,從各大現有的煤礦主體、各個礦井,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對這84個礦井進行第一步的排查摸底工作。
對于部分小煤礦主提出的補償標準太低、甚至一些產量較小的煤礦有被直接放棄的可能,孫主任表示:從初期談判,到排查摸底、安全生產評價、協議簽訂,直到“五職”礦長把全部責任擔負起來以后,他們(小煤礦礦主)方可退出。在這期間,對于小煤礦的動態監管,(礦主)有責任和義務給集團公司進行溝通和回報,以便于我們和政府及時溝通,協調解決問題。
目前,由于各個礦的“五職”礦長人員較為緊張,如果從集團現有的人員中抽調,難免會對正在生產的礦井造成影響,更令人擔心的是,那些曾經在小煤礦任職的“五職”礦長們一旦下崗,將何去何從?對此,義煤集團以擬訂了一套較為完善“上崗聘用制”。
孫建偉:目前,我們原則上招聘“五職”礦長,而且要保持安全生產。集團公司組織考核以后,已經有33個礦長全部到位。
按照原來確定的兼并重組方案,河南煤化集團、中平能化集團、義煤集團、鄭煤集團、神火集團等年生產規模100萬噸以上的煤炭企業都可以兼并中小煤礦。但5月,河南省政府做出了新的決策,此次煤礦兼并重組的重任落在了6家國有省屬煤炭企業的身上,壓力可想而知。對此,孫建偉也道出了自己的擔心。
孫建偉:企業經營是為了盈利,可是投資上百個億兼并這么多小煤礦,我們的產能提高不足1500萬。
此次河南煤礦兼并重組的政策支持力度是空前的,在資源配置方面,河南省政府將拿出超過62億噸的資源用于兼并重組工作;同時下撥約12.9億元的資金用于補償或獎勵參與兼并重組的煤炭企業。然而目前,資金來源是最大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河南6大煤業集團收編的煤礦數量太多,即使是上千億的大型煤企也很難吃得消。
在打造安全、現代、高效的煤炭企業路上,煤改的意義不言而喻,而煤炭資源整合的過程,更是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博弈,只有平衡各方利益,才能做大煤炭經濟,也能讓小煤礦在重組中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