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某煤化工企業近日對原煤卸料口進行加長整改作業,作業人員在用砂輪打磨焊好的焊口時,突然發生閃爆,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害,但原煤倉頂部拱起,過濾器及排風機報廢。分析事故原因,是原煤倉中的原煤靜置時間較長,而目前正值夏季,可能產生較多的揮發性可燃氣體,遇點火源發生閃爆。
“這是管理的問題。”永煤集團中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永勝這樣評價這起安全生產事故。他介紹說,不管什么煤都有揮發成分,夏季可能產生較多的揮發性可燃氣體,如果不能及時排出,遇點火源就會發生閃爆。而這家企業顯然對此認識不足。事實上,正是由于該企業對卸料口整改作業時,煤倉除塵器排風機因檢修停下,導致了積聚的可燃氣沒能及時排出而引起事故。這暴露了企業在安全管理經驗上的不足。
國家安監局副局長孫華山2008年就指出,我國煤化工設計標準和安全標準缺失,安全生產管理經驗不足,大量新建的煤化工項目給安全生產帶來挑戰。而現在,煤化工設計和安全標準仍處空白狀態,隨著煤化工項目的陸續投產,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隨著煤化工的發展,許多新技術、新設備開始應用,企業在管理上特別是安全管理上是一邊摸索一邊生產,難免經驗不足,而一些企業甚至為了生產進度,忽視安全管理。某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就出現了違反《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和試生產(使用)方案備案工作的意見》的情況,未經安監部門同意便開始試生產,結果,去年發生了一起因輸煤皮帶擠壓造成1名工人死亡事故,今年1月處理氣化爐排灰機故障時又引發一起火災,1名工人救火時腳面燙傷。
工程在設計時就沒有標準導致存在缺陷,使工程投產后的安全生產事故難于防范。內蒙古某煤化工企業連續發生了3次氣化磨煤機軸瓦燒瓦、電機軸瓦燒瓦的重大設備事故,主要原因是磨煤機機軸瓦潤滑系統存在缺陷,磨機軸瓦漏油,電機軸瓦油環被卡,造成潤滑效果差、軸瓦缺油使溫度過高造成軸瓦被燒壞。而磨煤機潤滑系統的設計缺陷——沒有直接的軸瓦溫度顯示,使監測手段不完善、不可靠,正是引發事故的罪魁禍首。
寧夏某煤化工企業在去年10月、11月連續發生3次氣化爐投料時在激冷室發生輕度爆炸事故,該企業在3次事故發生后都對事故原因做了仔細分析,每一次分析均推翻了前次事故的分析結論。第三次爆炸后,分析人員認為原設計氧氣調節閥選型有誤,在進行該閥換型改造時安裝位置不當,使調解閥至截止閥間的長度超過設計安全安裝長度,造成投料時氧氣過量而發生爆炸。
目前,我國煤化工項目不斷向大型化發展,但系統性設計規范卻一直缺失,像防火設計只能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和《火力發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范》等,由于這些規范并不直接針對煤化工工程,經常會遇到不能涵蓋、不適用的問題,無法進行實際操作,埋下了大量安全隱患,只有出現安全事故后才能發現設計存在的缺陷。
王永勝介紹,現在像煤化工建設的管材、閥門選型等都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一些設計院出于市場考慮,也不太愿意交流。一旦選擇不當,就為日后的生產埋下了禍根。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張鴻林表示,任何煤化工技術在工程化過程中,設計院不一定考慮得全面,企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造,操作手冊還要補充嚴密。
目前,公安部消防局已組織開展了國家標準《煤化工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的編制工作,并已征求完意見,出臺指日可待。但由于系統全面的設計標準出臺仍需時日,專家建議,在規范真空期間,企業要在人員培訓、制度制定等方面細化、強化管理,同時,企業之間應加強事故的交流,注重對事故的總結,以逐步消除因設計和管理問題引發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