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生物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及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農業部、衛生部、財政部、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的主要領導蒞臨大會,與生物產業界產學研各方代表互動交流。與會者普遍認為,把生物產業作為“十二五”重點戰略產業加快發展,對于提升我國產業層次、增強核心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也是我國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發表了振奮人心的“開場白”。他說,近年來,全球生物產業銷售額幾乎每5年翻一番,增長率在25%~30%,增長速度是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近10倍。毫無疑問,生物產業正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政府對生物科技研究與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制定了多項政策措施,支持生物科技研究與產業的發展。我國生物產業一些研究領域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在論壇上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物經濟,搶占下一輪的經濟制高點。他說,生物技術領域是我國和國外差距最小的領域,基本與發達國家發展同步。而且我國生物資源豐富,生物物種居世界第三位,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厲無畏認為,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將是以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結合信息技術、化學技術和新材料技術應用的生物技術革命。為把我國生物經濟發展成為產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長速度快、具有突破性帶動作用的新興產業,他提出3條建議,一是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制定生物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二是國家要盡快出臺配套政策法規和具體措施,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扶持相關的生物企業,規范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要建立健全國際化產品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為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鋪平道路。三是要設立國家生物產業化基金,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支持應用研究和企業發展。
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表示,目前,我國生物技術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產業基礎條件。今后發展將立足8個重點并采取5項舉措。8個重點是:加強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的研究;加速推進農業生物技術,開發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可降解地膜、新型食品與飼料添加劑等新產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技術;大力發展工業生物技術,發展現代發酵、生物催化等新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推進綠色制造業發展;加速發展生物質能,緩解能源短缺的壓力;加速環境生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加強生物資源的深度開發,培育一批新的生物產業;加強生物安全研究,確保國家生物安全。
據王偉中介紹,我國加速推進生物產業發展將采取的5項措施包括:抓緊實施國家重大專項,加快核心和關鍵技術的突破,加快重大產品的研制;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不斷夯實我國發展生物科技和產業的人才基礎;加快建設一批國際一流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生物信息資源中心,不斷提高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占據國際生物技術的前沿;加速推動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的建設,加強資源整合和優勢集成,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技術企業,加速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我國生物科技的研究開發水平和中國生物科技領域的國際地位。
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石燕泉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闡述了觀點。他認為,我國農業正面臨新的嚴峻挑戰,主要農作物的病蟲危害逐年加重,大量噴施農藥造成環境污染,過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結構退化、水源污染。通過生物育種培育出抗病蟲害,抗疫性強的優良品種,可以大幅度減少農藥施用量,減少水污染和大氣污染。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大寧則在論壇上呼吁,應加快建立我國統一的與國際接軌的國家生物產業認證認可體系,為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保障。他特別強調,建立生物能源認證認可體系是正確引導我國生物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應成為引導企業適應生物能源國際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聯合基因科技集團董事局主席秦義龍的講演幾次被熱烈的掌聲打斷。他認為,發展我國的生物產業,不妨借鑒和汲取我國IT產業發展的經驗教訓,不能搞“外國創造,中國制造”,充當世界加工廠的角色。而應明確自身定位,一定要建立在現代最前沿的科技基礎上發展生物產業。
兩天的會議,與會官員、學者、專家、企業家達成共識:生物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中國作為世界最具增長潛力的生物產業新興市場,應加快發展,這既是主動搶占21世紀產業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同樣也是推動當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現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