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記者從山東東岳集團欣喜地獲悉,經過8年攻關和產業化工程研究,東岳氯堿用離子膜產業化裝置成功試車,工業用離子膜順利下線。此舉意味著國外在該領域長達數十年的技術壟斷終于被打破,我國氯堿行業從此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
據東岳集團董事長張建宏介紹,根據用途不同,離子膜分為氯堿離子膜、燃料電池膜、釩電池膜、鹽酸電解膜、特種電解水膜等多種離子膜。目前東岳正按照其科研計劃進行一系列全氟離子膜功能的研發。
全氟離子膜是我國氯堿工業和燃料電池的核心材料,被稱為“化工領域皇冠上的明珠”。全氟離子膜不僅是離子膜法制堿的電解關鍵材料,也是未來新能源利用的關鍵材料,誰摘得了它,誰就能在新能源時代掌握戰略制高點。如今東岳集團終于站在了這一制高點上。
此前全氟離子膜一直為美、日兩國壟斷,我國所用的全氟離子膜全靠進口,市場價每噸1000多萬元,全氟離子膜已成為阻礙我國氯堿工業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的技術瓶頸。為此,我國先后將其列入國家“六五”、“七五”科技攻關計劃。2004年1月,在東岳離子膜攻關項目初步取得突破后,科技部緊急啟動國家 “863“計劃對其重點扶持。經過兩年的科技攻關,該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一系列關鍵技術得到驗收專家的高度評價。
然而,從掌握核心技術到實現產業化是一道難邁的坎。國家為此又啟動“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首先支持氯堿用離子膜的產業化。山東省也將東岳離子膜項目確定為全省高新技術“一號工程”,舉全省之力扶持其產業化。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東岳集團整合科技和人才資源,最終實現了離子膜的產業化試車,工業用離子膜成功下線。
另據記者了解,在當前國際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各國都在積極研制能夠取代石油、天然氣的新能源,氫能已經被視為今后取代石油、天然氣成為汽車動力的最理想能源。此前東岳已研發成功的燃料電池膜對于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