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化工行業都在滿懷信心迎接復蘇時,總部位于英國的e化學咨詢公司負責人保羅·霍奇斯近日卻表示,沒有跡象表明全球化學品市場將走出低迷,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
霍奇斯認為,因為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需求增長,而且中國需求存在變數,全球化學工業在2010年可能會有微弱增長,但不可能全面復蘇。霍奇斯說:“除了中國,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市場有實際的需求增加。例如,在美國住房市場,危機出現之前每年新開工220萬套房屋,現在下降到60萬套;汽車銷售原先每年達1700萬臺,現在下降到1000萬臺。”
霍奇斯指出,2010年歐洲和美國業者必須學會如何在化學品市場動蕩加劇的環境中生存,因為來自中東以廉價乙烷為原料生產的乙烯將對全球乙烯市場產生強烈沖擊。中國經濟和金融前景也不樂觀,這意味著全球化學工業不能依賴中國市場作為經濟衰退中的增長引擎。
不過,從長遠來看,他對全球化學工業強勁增長持樂觀態度,因為實現低碳經濟的措施將增加聚合物和創新產品的需求。霍奇斯稱:“低碳經濟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社會。雖然美國的汽車年銷售量將減少到1000萬~1200萬臺,但他們將獲得更大的燃油經濟性,而更好的燃油經濟性將消耗更少的鋼鐵和玻璃,同時聚合物需求會增加。住房和建筑保溫則是另一個增長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