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先后聯合兼并了連云港堿廠、泰州簾子布廠和無錫塑料鋪地材料廠。這些企業的重組行為推動了行業發展和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上世紀80年代后期,當時的化工部根據國家發展需要,決定建設幾套年產60萬噸的大型堿廠,選址分別為河北唐山、山東濰坊和江蘇連云港。第一次建設這樣的大型純堿生產企業,山東濰坊采取了引進技術和設備的辦法,很快便投產了。江蘇連云港堿廠則是自主創新,由當時的化工部第八設計院設計、化工部工程公司承建。
因建設過程中制堿專業人才不足,加上設備采購、工程建設質量方面把關不嚴格,裝置建設后期試生產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年產60萬噸的堿廠開車初期最好時的日產量只能達到400噸,有時僅為200噸。連云港市感到無能為力,便請求省里幫助解決。
當時,我是南化公司的經理。江蘇省領導找我,要我派一位廠長去,將這個廠開起來。我說:“我比較了解堿廠籌備和建設的過程,只派一個人去解決不了問題。你把堿廠交給南化管理,我相信可以搞好!”他說:“那你要負責,這是國家重點工程!”我說:“可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搞好堿廠是我應盡的責任。搞不好,你可以拿我的人頭問罪。”省領導說:“那老郭你可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地去做工作,都同意了我就拍板。”
我向原化工部做了匯報,第二天部里就表態:完全支持將連云港堿廠交給南化管理,南化有能力將堿廠搞好。連云港市委書記秦兆臻很開明,主動來南化找我商談這件事。連云港市態度明朗:歡迎南化來。
隨后,我把報告交給了省里,得到了領導們的支持,但有些同志仍有顧慮。當時的常務副省長找我說:“老郭,堿廠不能給你兼并,也不能給你們管。南化是個大企業,堿廠也是個大企業,只能是強強聯合,組成新的企業集團。”我說:“可以!”
我的想法很簡單:國家花了8億元建設的堿廠開車開不好,很令人痛心,南化有實力把堿廠開好;而當時國有企業要做大做強完全靠自籌資金,加上南化是一個老企業,再發展有很大的難度。我們接過連云港堿廠,將通過發揮管理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去實現企業發展目標。只要能把事情做成,什么“說法”都可以。
1990年9月15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復南化公司與連云港堿廠合并成立南京化學工業(集團)公司。我被任命為南化(集團)公司總經理。1991年,原化工部部長顧秀蓮專程從北京趕來,宣布強強聯合的南化(集團)公司成立,重新任命南化領導班子。
1990年,南化派了9位管理干部去堿廠工作,同時也組織堿廠班組長以上干部分期、分批來南化,為他們傳授管理經驗。當時的堿廠工人素質參差不齊,為了 “出入方便”,有人將堿廠最漂亮的動力發電機廠房的雙門雙窗玻璃全打碎了;有人用腳“開”閥門,野蠻操作。為了整頓秩序,首任廠領導班子按廠規廠紀開除了一些嚴重違紀的工人。同時,南化派了一支由退休技術工人組成的技術力量強、經驗豐富的檢修隊伍,長駐堿廠檢修、維護、改造設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1年3月27日,南化連云港堿廠重質純堿裝置投入運行。1996年9月26日,堿廠60萬噸/年純堿裝置達產達標。2001年9月,堿廠盈利首次突破1億元,實現歷史性大跨越。2008年,堿廠純堿產能達130萬噸/年。
1993年5月28日,泰州市簾子布廠并入南化(集團)公司,更名為南化(集團)公司泰州化纖公司,這個企業兼并得比較順利。
1993年8月28日,無錫市塑料鋪地材料廠并入南化(集團)公司,更名為南化(集團)公司無錫地毯廠。當年的9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專題報道,稱此舉“多一個合作伙伴,少一個重復項目,省一億多元資金”。 1996年10月22日,無錫地毯廠年產100萬平方米簇絨地毯裝置正式投產,使該廠再度躋身國內地毯業四強之列。無錫地毯廠過去使用的原料是聚丙烯,做出的地毯質量上有缺陷。并入南化后采用己內酰胺做人造羊毛地毯,比純羊毛地毯還漂亮,而且防腐蝕耐用。
上世紀90年代初的這一系列企業重組,是以做大做強為目的,以資源為紐帶,以拉長產業鏈為特點的跨地域的企業聯合。它為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浪潮般興起的國企并購、組建全國性企業集團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作者歷任南京化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南京市企業家協會會長、全國硫酸工業協會副會長、江蘇省科協副主席,1995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