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力度的加深,各界人士對石化產業在該區域的發展前景普遍看好。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韓康等專家認為,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可以帶動石化能源等重化產業在中國西南地區進行優化整合并促進該產業實現“蛙跳”發展。
韓康說,在全球制造業的分工體系中,發展中國家只能依賴產業低端領域獲得發展機會,并只能長期依賴產業低端領域進行發展和積累。北部灣經濟區是西南地區惟一的沿海地帶和出海口。同其他國內沿海地帶和出海口相比,西南地區對外開放經濟所耗費的運輸成本最低。
如何參與國際產業鏈的垂直分工,從而實現產業的跳躍式發展呢?韓康等專家認為,在目前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中出現了一個重要的機遇,即如果能夠通過優化整合帶動我國石化能源產業在西南地區獲得優勢發展,從自身的經濟梯度出發準確定位,通過承接高梯度區域轉移出的產業成為制造中心,重點是主動承接珠三角地區以及國內其他地區和國外產業的轉移,通過學習、模仿、消化成為區域產業研發、設計基地,就可能擺脫落后地區長期依賴產業低端鏈條的產業宿命,最終形成具有高技術水準的產業集群,實現傳統發展模式的創新。
要使北部灣經濟區盡快趕上甚至超越經濟發達地區,就要適當發展前沿產業,培養一批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構筑適合“蛙跳”的產業技術平臺,實現該區域產業的加速崛起。當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泛珠三角合作、中越“兩廊一圈”的建設正在北部灣地區實踐,這是一個“投資—出口拉動”的發展契機。
當前,雖然面臨國際金融危機,但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對全球一體化的影響進程依然不減,這一影響在石化產業中表現得尤其明顯,國際大型跨國化工集團為爭奪國際市場,把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環節不斷延伸至世界各地,逐步實現就地生產、銷售,從而達到擴大產量和增加利潤的目的。
廣西區政府副主席、北部灣經濟區管委會主任陳武指出,北部灣經濟區需要抓住國家在沿海大力發展石油天然氣產業的機遇,利用南海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及進口石油、石油副產品的有利條件,在沿海工業基地建設千萬噸級煉油、300萬噸級液化天然氣、西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項目,形成年產值600億元以上的產業規模,打造沿海石油化工基地。利用沿海煉油和液化天然氣的原料優勢,實施上游帶動戰略,拉長產業鏈,加長價值鏈,大力發展石油化工產業,帶動下游合成材料、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化學建材和紡織、服裝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記者獲悉,目前在北部灣經濟區已掀起一股石油化工項目建設熱潮。在北部灣經濟區的石化產業群里,欽州以年加工1000萬噸蘇丹油為產業源頭,生產聚丙烯、苯、二甲苯、丙烷等化工原料;產業鏈主要考慮延伸以聚丙烯為原料的產品鏈,生產合成纖維、塑料等產品;延伸以苯、二甲苯為原料的芳烴產品鏈,生產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聚酯、滌綸等中間原料和最終產品。北海石化產業發展初步考慮建設年加工200萬噸重質油項目,其催化熱裂解主要產品是乙烯、丙烯和芳烴;產業群主要考慮以乙烯為原料,生產丁醇、乙酸乙酯等有機原料系列產品、醋酸系列產品、聚氯乙烯系列產品;由乙烯苯烷基化,生產聚苯乙烯系列產品等;以丙烯為原料,生產環氧丙烷系列產品等。在防城港則堅持走“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動”的發展路子,發展年加工原油500萬噸的潤滑油、道路瀝青等項目。
按照規劃,“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布局建設第二套1000萬噸原油加工裝置和100萬噸乙烯工程;充分利用沿海港口優勢,規劃布局建設煤化工、鹽化工、磷化工等項目。到2020年,把石油化工培育為年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的產業,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西南地區新興的石油化工基地,成功實現石化產業在該區域的“蛙跳”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