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十大電力集團造成環境損失達870億,發改委專家稱數據沒有錯,但結論有問題。
2009年7月28日傍晚,北京西郊,干涸的永定河灘上。18名來自綠色和平組織的志愿者展開了一幅600平方米的巨型橫幅,醒目的黃底上寫著“拯救氣候”“減少燃煤”。不遠處,一家火電廠巨大的煙囪正在冒著濃煙,天空灰暗。
同時,綠色和平組織發布了獨立完成的一份《中國發電集團氣候影響排名》報告,直指中國電力巨頭對氣候造成的巨大影響。
永定河上的呼吁
位于京西的石景山是京城的煤炭集散地,流經此地的永定河已經干涸多年,雜草叢生,沒過膝蓋。綠色和平組織特地選擇了這里,以挑戰式的姿態,發布了這份報告。
報告指出,中國十大發電集團2008年的總耗煤量超過5.9億噸,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1/5,并直接導致14.4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華能集團以在2008年2.8784億噸的排放量名列榜首。2008年,僅排名前三的發電集團(華能、大唐和國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總和,比同年英國全國的排放量還要多。
綠色和平(中國)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氣候變化是全世界一直重點關注的議題。中國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表現是積極的,在過去的幾年中有很大的進步。之所以做這個報告,是因為中國是全世界煤炭開采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煤炭占中國能源消費的七成之多,而電力行業正是煤炭最大的使用者。
綠色和平是成立于1971年的一個全球性的環保組織,致力于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總部位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部。綠色和平為了保持獨立性,只接受來自個人和獨立基金的捐助,而拒絕政府、企業的資金。該組織一向以略顯極端與戲劇化的行為方式,喚起公眾輿論的支持,最終達到“螞蟻撼大象”的環保目的。綠色和平中國分部于1997年在香港成立,目前在北京設有項目聯絡處。
這份加上封面和封底只有8頁的氣候報告,所有數據都來自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及各大發電企業的公開信息。為了保證排名的客觀與獨立性,報告發布前,綠色和平并沒有知會任何一家電企。
對于報告的權威和真實性,楊愛倫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她說:“報告在形式上不是那么‘硬’,為的是讓行業之外的公眾也能夠讀懂。但是,我們必須保證這些數據的來源是可靠的,算法是正確的,結論是可靠的。”
按照綠色和平在2008年發布的《煤炭的真實成本》報告指出,中國每使用一噸煤帶來的環境損失相當于150元人民幣,主要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生態退化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十大發電企業消耗的煤炭量所造成的環境損失,在一年間就高達870億元人民幣。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電力行業每發一度電,對氣候造成的破壞更嚴重。就二氧化碳強度(每發一度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一項指標而言,日本的行業平均值為418克/千瓦時。而該指標排名最高的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高達816.5克/千瓦時,發電量位居十大巨頭之首的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為773.8克/千瓦時,十大集團的均值達到日本行業平均水平的1.8倍。
發改委能源系統研究室主任姜克雋對報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用燃煤量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算法是合理的,國家相關的部門也是這樣計算的。對于環境損失,在普通人看來會比較吃驚,但像我們一直研究這個領域的,已經習以為常了。”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則認為,這份報告沒有考慮到中國的現實情況,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沒有前提的數據和比較都是無意義的。比如同英國的比較,數據是沒錯,但結論有問題,中國這十個企業有給十幾億人供電的任務,而英國的人口不過相當于半個河南省。和歐洲發電情況的比較也是事實,但這根本不是我們的電力企業自己能夠決定或者改變的,國家的能源結構就是如此,最多的就是煤,不像德國主要是核電、荷蘭是風電。”
沉默的電力巨頭
“但是中國的努力遇到了實際的困難??朔щy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通過提高能源效率與發展可再生能源。”楊愛倫說。
發布的同時,綠色和平向十大發電集團寄送了報告。然而,至今沒有得到任何一家電力企業的正式回應。記者為此也多次采訪部份發電集團相關負責人,也未得到回應。
楊愛倫表示,這在他們的意料之中。對此,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十大發電集團,要么無法找到相關負責人,要么表示還不知道這個報告。華能發電集團新聞處李處長說:“沒看到這個報告,無法回應。”
據能源專家分析,電企的此種反應,很可能與其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面臨的困局有關。一方面,由于我國長期發展火力發電技術,現今技術成熟,成本很低??稍偕茉窗l電中的太陽能、風能發展勢頭較好,但目前單價仍為火電的15-20倍,生物能技術前景非常不清晰。所以對于電企來說,這方面的投入是“賠本賺吆喝”。
另一方面,已經實現了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境地尷尬,至今無法接入電網。其中既有技術不成熟的因素,同時也與其電網接入投資主體不清晰不無關系—是財政投資還是電網企業自行解決,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不過,一個無須回避的事實是,中國發電行業一直過度依賴煤炭。楊愛倫表示:“中國電力行業主要是由大型的電力集團所控制的。作為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大戶,電力行業實際上對中國節能減排工作的成效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近幾年,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很快,發電裝機幾乎每年以增加1億千瓦的速度增長。但是,火電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不降反升。盡管,電力巨頭們也一直在為實現節能減排而行動。
在這些企業的網站上,相當數量關于節能減排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信息都占據了顯要位置。華能集團目前正在上海建設年捕集10萬噸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領先之舉,同時從企業總部、各子公司到基層電廠都配有環保相關部門,來執行國家環保要求。在報告中,綠色和平也積極承認了中國電企的成績。
姜克雋表示,節能減排與提高能源效率是同一回事,都是國家目前政策引導的方向?!犊稍偕茉粗虚L期規劃》中規定的2010年非水電可再生能源裝機比例應達到3%,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目標為15%。同時,相對于“十一五”中只針對硫排放量的規定,國家正在醞釀將減少碳排放量納入“十二五”標準中。
李俊峰認為發展新能源,不應該也不可能一哄而上、操之過急。“法國、荷蘭都在計劃向中國征收碳稅,這份報告很可能讓中國在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處于被動,非正面的東西太多。真不知道他們出于什么樣的用心。”
專家觀點截然對立
中國能源結構現實確實是如此,然而轉變卻是大勢所趨。
報告建議,政府對煤炭資源開征能源稅和環境稅,以完善煤炭的價格體系,從而促使電力企業更快地向清潔能源轉型,并在過渡期盡可能高效地使用煤炭。這一主張,正是目前關于實現能源轉型處于風口浪尖的議題。
不過,李俊峰認為這是一個應該極力回避的選擇:“如果國家采取稅收的話,那么將會大幅提高生產成本,影響所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然而,姜克雋卻認為,這是促成中國電力企業向清潔能源靠攏的有效手段。據他透露,目前發改委與環保部的相關部門已經對其可行性完成了研究,進入了向政府及相關政策部門提議、呼吁的階段。將來政府可能依照燃油稅、能源稅、碳稅的路徑逐步征稅,同時也不乏將征收碳稅的時間提前的可能性。
不過,姜克雋表示,未來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最終兩稅能否征收,目前無法下結論。
“電力企業除了降低硫排量外,可以做的還有很多。我國電企陸續進入世界500強,然而在國際上‘出風頭’的機會卻很少。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內的企業應該好好把握這次機會,扮演國際上的節能先鋒。”姜克雋說。
楊愛倫表示:“中國環保模式在全球很受重視。因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希望在中國找到有別于發達國家發展歷程的一種模式,不再走以污染為代價、再回頭徹底治理污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