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變化和隱患影響并存,強烈暗示下半年中國經濟應戰危機正在進入轉折點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1%。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1%,二季度增長7.9%,說明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的局面越來越明顯。
與此同時,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1.1%,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3個百分點。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2.9%。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3.5%。這些重要產業數據趨勢仍舊向下。
接受采訪的多位專家向《瞭望》新聞周刊表示,這些數據喜憂參半,我國經濟走勢可能逐季提高,或者說今年二季度有可能成為本輪經濟調整“右半邊”走勢的開端,但這并不能打消對未來經濟走勢是V型、U型還是W型、√型的疑問,“短期企穩向好能否轉化為中長期持續回升,仍是個是個未知數。”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也坦言,“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很多,國民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穩固,回升態勢還不穩定,回升格局還不平衡,回升過程中還存在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
對下階段,受訪專家認為,要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著力鞏固和發展經濟回升勢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提高經濟回升的質量。
三大積極變化
多位受訪專家通過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分析后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出現三大積極變化:
GDP增速降幅縮小,宏觀經濟增長觸底回升。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分析說,盡管今年一季度GDP增長速度只有6.1%,比去年第四季度回落了0.7個百分點,但降幅比去年四季度減少1.5個百分點。二季度GDP增速明顯高于一季度,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觸底回升態勢,從而結束連續7個季度下行的趨勢。從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分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工業增長從3月份開始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波動回升態勢。
市場信心開始恢復。從微觀層面看,訂單增加,庫存下降,微觀經濟回升趨勢日益明朗。由于汽車、房地產、家電、有色金屬等主要市場的先后轉暖,6月份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3.2%,已連續4個月保持在50%以上。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加速提升,使制造業市場景氣度從今年3月份開始從“景氣恢復”提升到了“景氣向好”區間,投資者、消費者和生產者信心開始恢復,對經濟前景預期由前幾個月的過度悲觀轉變為近期相對樂觀。
經濟結構出現一些新變化。陳東琪說,從需求結構看,公共消費領域的投資比重提高;從產業結構看,基礎產業和服務業比重提高,特別是“兩高一資”行業投資占比下降,新能源、新材料和新醫藥等低耗能、高技術行業開始呈現加快發展趨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說,今年上半年各地區GDP增長中,經濟增長率超過10%的地區中,中西部占了大多數,區域協調發展呈現積極變化。
三大隱患影響可持續回升
對于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部分專家關注到數據所顯示的一些經濟發展中的矛盾,他們認為有三大隱患可能影響經濟持續回升:
產能過剩和強勁投資容易造成新的失衡。當前,我國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不僅表現在三大產業之間,還表現在產業尤其是工業內部;產能過剩中既有數量較大的落后產能,也有因前些年旺盛的出口需求而過度擴張的高端產能。有經濟學家根據經濟增速的落差與前幾年超常的產能閑置率,大致測算出新的產能過剩程度為40%左右。專家說,“現在面臨的難題是產能大量過剩需要擴大投資來提高設備利用率、消化庫存積壓,但投資快速增長又會大規模形成新的產能,加大產能過剩壓力。”
他們分析認為,這一輪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及影響可能超過上世紀90年代,“去產能化”將是一個較長的調整周期,主要取決于外部需求回升、消費需求擴大、產業結構調整等進展。在這段時間內,其矛盾及影響將會反復表現出來。
現實的通貨緊縮威脅和長期的通貨膨脹預期并存。數據顯示,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5%)。專家認為,此前一直爭議的通貨膨脹論可以終止,這些數據已經很明確地告訴大家,目前根本不存在通貨膨脹問題。但因貨幣信貸前期增加較多,國際國內市場初級產品價格普遍明顯上揚,尤其是資產價格上漲趨勢加大,使得針對資產價格和加強信貸安全的政策措施越來越緊迫。
陳東琪分析說,我國的CPI連續5個月、PPI連續7個月負增長,如果將這兩個指數增長連續3個月處于零以下定義為通貨緊縮,則目前已進入通貨緊縮的區間。從各方面情況看,通貨緊縮形勢還將持續數月。而另一方面因美元濫發而引起的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加劇了人們對通脹的擔憂。特別是貨幣大幅擴張,流動性極其寬松,將為未來CPI上漲埋下隱患。
信貸規模激增和帶動社會投資的矛盾。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央政府已完成全年投資預算額的61.9%,部分項目投資額度已接近用完,下半年繼續大規模的政府投資面臨財政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