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國內5月份8.9%的工業增速提出重大懷疑,實際增速可能只有5%。”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今日在清華大學經濟形勢討論會上語出驚人。他表示,內地統計數據存在很大問題,當蕭條來臨時,地方政府就用統計做貢獻,相關數據并未體現真實增長。
“5年根本解決不了全球經濟問題”
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揚同日指出,全球經濟可能面臨長達5年的衰退期。對此,王建表示,中國很難指望全球復蘇帶動外需回升,5年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今年5月份以來世界經濟出現反彈,油價也重返70美元,似乎預示著美國經濟朝好的方向發展,但我覺得還不能那么樂觀。”
他認為,美國是負債經濟,如果沒有金融繁榮,居民就不會消費。“到5月份美國紙住房新增100萬套,紙住房就是消費者最后不要了。這表明其資產泡沫制造能力還是向負的方向發展,人們都在存錢不花錢。所以我們的外需也會在很長時間內緩不過來。”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喬依德則表示,內地出口產品彈性較低,目前并無能力管理外需。“還想回到前兩年那樣的高速外貿增長,恐怕有問題。現在推出家電和汽車補貼,某種程度上是擴大產能,相關部門的潛臺詞是等以后國外需求回到強勁的水平上,又可以像以前一樣輸出產品。這種心理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內地“投資高、工業低”值得重視
王建表示,年初以來中國經濟出現的“投資高、工業低”現象和以往非常不一樣,需引起各方重視。“內地投資額統計的是投資完成額,一個項目建成需要消耗大量的工業,投資額完成就是大量工業被消耗,但現在的情況是投資很高,有近40%的增速,可工業增長卻很低,只是個位數。”
他指出,這意味著“去庫存化”可能仍未完全結束,大量的信貸資金用于加快原有項目建設,會加劇產能過剩。“如果當前的投資額,表現的是以前快完成的項目就很麻煩。五月份投資額結構中,水泥、有色金屬等投資增速20%多,制造業投資增速29%。刺激措施看來是加快了‘已經形成的產能’的投產結果。”
他表示,如果不啟動長期結構調整作為解決經濟困境的出路,中國經濟將走出W型甚至是L型。
“我們的統計數據有很大問題”
內地官方日前公布,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有分析稱經濟已強烈反彈。對此,王建表示,用電量指標回升緩慢,而工業增速卻恢復迅速,本身就令人懷疑。“我認為現在工業速度只有5%。用電量和上月相比只恢復0.5%,工業增速怎么會恢復那么多?我們的統計數據有很大問題,在蕭條時期,地方就用統計做貢獻,不是真正有增長。”
統計局有關負責人曾表示,中國經濟正增長而全社會用電量卻負增長,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今年一季度產業結構變化較大,用電量相對較少的第三產業增長較快;此外,高耗能行業生產及用電量增長放緩,而用電相對較少的高新技術產業增長較快。
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對此提出了質疑。“電力增速是-3.55%,雖然統計局說經濟增長和電力會有偏離,但電力是負零點幾,經濟增長1點左右。中國的差距卻達10多個百分點,世界上沒有這樣的情況。從這一情況看,內地的實際工業增速還需再往下壓,可能還不到5%。”
對于發電量下滑和工業增長同時并存的局面,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日前也表示,一些地方上報的發電量同比下滑而經濟同比大幅增長的數據可能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