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由于抗風險能力方面的弱勢特征,在氣勢洶洶的金融海嘯沖擊下,受害最深的莫過于中小企業群體。那么,中國的中小企業們現在走到了哪一步?他們當下的真實狀態又是怎樣?他們是否實現了困局中的突圍?作為持續關注這個群體生存狀態的媒體,本報此前連續刊發了近30篇“助力中小企業各地在行動”系列報道,引起積極的社會反響。我們看到,各地方政府,各社會階層,都在為中小企業這個群體的生存與發展出點子、獻良策。在世界金融危機基本見底,中國經濟開始逐漸呈現回暖跡象的今天,我們再一次把聚焦的目光對準這些中小企業,貼近他們,記錄他們現時的所思與所為。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波及范圍的不斷擴大,山西以煤、焦、鐵為主導產品的能源、冶煉和機械制造行業遭受影響巨大,大批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目前在太原市周邊48個焦化企業中,僅有8家為太原市區居民提供生活用氣的企業勉強維持生產。
正常生產勉為其難
山西亞鑫煤焦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產煤、洗選、煉焦、煤氣凈化、發電和鐵合金生產等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民營企業,其焦炭年產能達70萬噸,但是該公司辦公室柏主任卻告訴記者,由于企業現在產品銷路不暢,現階段產能釋放不足1/3。與此同時,由于2月22日山西屯蘭礦難的發生,導致省內自營煤礦至今無法恢復生產,原料極為緊張。現在原料庫為數不多的原煤大多來自甘肅和青海。這樣不僅進一步增大了本來就居高不下的焦炭生產成本,而且也讓企業處境更加艱難。
目前,該公司有職工1100余名,雖然沒有裁員,但是每個月比往常多增加了4天休息日,這新增的4天休息日沒有工資,工人工資略有下降,但仍可保證按月及時發放。
盡管如此,亞鑫煤焦化仍在勉強維持生產。該公司銷售部張部長告訴記者,由于自己的企業是太原市居民供氣企業之一,為了保證太原市區煤氣的正常供應,企業目前迎難而上,所有生產基本都是在虧損運營。
他分析道,2008年8月以前焦炭價格基本維持在3000元/噸左右的高位,但是從9月份開始一路下跌至500元/噸左右,跌幅50%。
今年從3月份開始價格雖然有所回升,達到1800元/噸,但是這也主要是由焦炭企業普遍關停,產能沒有完全釋放等因素所致。現在的焦炭價格基本維持在1600元/噸左右,這就意味著公司每生產一噸都是要賠錢的。
企業希望政策能夠更加合理
與亞鑫煤焦化公司相比,在它周邊的一些焦化企業由于沒有“硬性任務”要求,面對不景氣的市場,大多選擇了停產歇業。一些企業主告訴記者,目前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問題。現階段企業資金緊張,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籌措困難等,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與此同時,一些稅、費征收也不盡合理,部分縣區稅務部門在稅收方面不科學、不合理的規定,也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發展壓力。有企業主反映,部分縣區的煤焦企業由于受金融危機的直接沖擊,全年僅生產了6個月,而稅務部門卻要按12個月征稅,而有的煤礦則被要求按照炸藥的噸數來征稅。
另外,土地問題也仍是制約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隨著國家對土地政策的不斷調控,相關建設用地審批的程序和要求也更加嚴格,“用地難”正逐漸制約民營企業的發展。
據相關資料統計,當前山西的民營企業約8.8萬個,個體工商戶80多萬戶,山西省地方生產總值的50%、財政收入的40%、出口交貨值的60%、全社會就業的40%、城鄉新增就業的80%和城鄉居民收入的50%都是由民營經濟創造和提供的。
為此有分析人士建議,民營經濟遇到的困境勢必對經濟建設全局造成重大影響,如何在經濟危機下確保民營經濟不出現大的滑坡,確實對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當前各級政府應把力保民營企業生存發展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企業自救還需政府支持
有企業家表示,日益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使民營企業面臨著苦度“休眠期”的危機,如何將危機轉變為契機,就是要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今明兩年山西有6500億元的投資計劃,其中500億元用于企業技改和產業結構調整。但是這些錢都是用于國有企業的。民營企業家們希望政府也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來引導和鼓勵民營經濟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實現轉型發展的新突破。
與此同時,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產品銷售變緩、回款周期拉長、原料價格居高不下等原因造成民營企業資金困難。而融資渠道不暢,行會協調能力薄弱,缺乏必要的擔保體系等因素將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令許多企業徘徊在生死邊緣。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階段的行會大多不是由行業內部產生,而是管理這一行業的政府派出機構。這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業協會的作用,使行會簡單地成為了政府的傳聲筒,缺乏協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此,環球華商協會副主席、天津山西商會會長張世倫表示,山西企業總數要超過10萬家,民間總資本要超過上萬億元。如此雄厚的民間資本需要政府積極引導行業建立自己的專業行會、商會,組成聯盟,推進行會牽頭組建擔保、貸款等,形成“自家”的“金融機構”,切實解決融資難的困難。
另外,也有企業家們表示,利用這一休眠期,企業應積極進行內部建設,大力推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
目前山西省大多數民營企業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明顯不適應企業健康發展的客觀需求。特別是在高層次人才的使用問題上,由于大多數民營企業采用家族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因此,大量家庭成員不分能力強弱均被安置在核心部門或重要崗位,而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卻很難走進核心管理層,使得高層次人才對企業缺乏應有的信任和安全感,不得不為了個人前途而另尋高枝。這些因素都直接挫傷了企業高層次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人力資源儲備的穩定性,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企業在面臨危機時,內 因此,在民營企業中大力推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設,通過進一步完善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產權多元化,使企業管理盡快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無疑也是企業在困境中發展自身,盡早破冰前行的一條途徑。
由于抗風險能力方面的弱勢特征,在氣勢洶洶的金融海嘯沖擊下,受害最深的莫過于中小企業群體。那么,中國的中小企業們現在走到了哪一步?他們當下的真實狀態又是怎樣?他們是否實現了困局中的突圍?作為持續關注這個群體生存狀態的媒體,本報此前連續刊發了近30篇“助力中小企業各地在行動”系列報道,引起積極的社會反響。我們看到,各地方政府,各社會階層,都在為中小企業這個群體的生存與發展出點子、獻良策。在世界金融危機基本見底,中國經濟開始逐漸呈現回暖跡象的今天,我們再一次把聚焦的目光對準這些中小企業,貼近他們,記錄他們現時的所思與所為。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波及范圍的不斷擴大,山西以煤、焦、鐵為主導產品的能源、冶煉和機械制造行業遭受影響巨大,大批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目前在太原市周邊48個焦化企業中,僅有8家為太原市區居民提供生活用氣的企業勉強維持生產。
正常生產勉為其難
山西亞鑫煤焦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產煤、洗選、煉焦、煤氣凈化、發電和鐵合金生產等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民營企業,其焦炭年產能達70萬噸,但是該公司辦公室柏主任卻告訴記者,由于企業現在產品銷路不暢,現階段產能釋放不足1/3。與此同時,由于2月22日山西屯蘭礦難的發生,導致省內自營煤礦至今無法恢復生產,原料極為緊張。現在原料庫為數不多的原煤大多來自甘肅和青海。這樣不僅進一步增大了本來就居高不下的焦炭生產成本,而且也讓企業處境更加艱難。
目前,該公司有職工1100余名,雖然沒有裁員,但是每個月比往常多增加了4天休息日,這新增的4天休息日沒有工資,工人工資略有下降,但仍可保證按月及時發放。
盡管如此,亞鑫煤焦化仍在勉強維持生產。該公司銷售部張部長告訴記者,由于自己的企業是太原市居民供氣企業之一,為了保證太原市區煤氣的正常供應,企業目前迎難而上,所有生產基本都是在虧損運營。
他分析道,2008年8月以前焦炭價格基本維持在3000元/噸左右的高位,但是從9月份開始一路下跌至500元/噸左右,跌幅50%。
今年從3月份開始價格雖然有所回升,達到1800元/噸,但是這也主要是由焦炭企業普遍關停,產能沒有完全釋放等因素所致。現在的焦炭價格基本維持在1600元/噸左右,這就意味著公司每生產一噸都是要賠錢的。
企業希望政策能夠更加合理
與亞鑫煤焦化公司相比,在它周邊的一些焦化企業由于沒有“硬性任務”要求,面對不景氣的市場,大多選擇了停產歇業。一些企業主告訴記者,目前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問題。現階段企業資金緊張,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籌措困難等,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與此同時,一些稅、費征收也不盡合理,部分縣區稅務部門在稅收方面不科學、不合理的規定,也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發展壓力。有企業主反映,部分縣區的煤焦企業由于受金融危機的直接沖擊,全年僅生產了6個月,而稅務部門卻要按12個月征稅,而有的煤礦則被要求按照炸藥的噸數來征稅。
另外,土地問題也仍是制約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隨著國家對土地政策的不斷調控,相關建設用地審批的程序和要求也更加嚴格,“用地難”正逐漸制約民營企業的發展。
據相關資料統計,當前山西的民營企業約8.8萬個,個體工商戶80多萬戶,山西省地方生產總值的50%、財政收入的40%、出口交貨值的60%、全社會就業的40%、城鄉新增就業的80%和城鄉居民收入的50%都是由民營經濟創造和提供的。
為此有分析人士建議,民營經濟遇到的困境勢必對經濟建設全局造成重大影響,如何在經濟危機下確保民營經濟不出現大的滑坡,確實對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當前各級政府應把力保民營企業生存發展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企業自救還需政府支持
有企業家表示,日益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使民營企業面臨著苦度“休眠期”的危機,如何將危機轉變為契機,就是要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今明兩年山西有6500億元的投資計劃,其中500億元用于企業技改和產業結構調整。但是這些錢都是用于國有企業的。民營企業家們希望政府也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來引導和鼓勵民營經濟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實現轉型發展的新突破。
與此同時,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產品銷售變緩、回款周期拉長、原料價格居高不下等原因造成民營企業資金困難。而融資渠道不暢,行會協調能力薄弱,缺乏必要的擔保體系等因素將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令許多企業徘徊在生死邊緣。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階段的行會大多不是由行業內部產生,而是管理這一行業的政府派出機構。這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業協會的作用,使行會簡單地成為了政府的傳聲筒,缺乏協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此,環球華商協會副主席、天津山西商會會長張世倫表示,山西企業總數要超過10萬家,民間總資本要超過上萬億元。如此雄厚的民間資本需要政府積極引導行業建立自己的專業行會、商會,組成聯盟,推進行會牽頭組建擔保、貸款等,形成“自家”的“金融機構”,切實解決融資難的困難。
另外,也有企業家們表示,利用這一休眠期,企業應積極進行內部建設,大力推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
目前山西省大多數民營企業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明顯不適應企業健康發展的客觀需求。特別是在高層次人才的使用問題上,由于大多數民營企業采用家族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因此,大量家庭成員不分能力強弱均被安置在核心部門或重要崗位,而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卻很難走進核心管理層,使得高層次人才對企業缺乏應有的信任和安全感,不得不為了個人前途而另尋高枝。這些因素都直接挫傷了企業高層次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人力資源儲備的穩定性,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企業在面臨危機時,內 因此,在民營企業中大力推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設,通過進一步完善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產權多元化,使企業管理盡快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無疑也是企業在困境中發展自身,盡早破冰前行的一條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