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中國(深圳)國際物流博覽會隆重舉行之際,深圳市政府與中國海運昨天下午在市民中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本著“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合作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市長許宗衡和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總裁李紹德共同見證了雙方簽約,副市長張思平和市政府秘書長李平出席了簽約儀式。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是我國最大的航運企業之一。自1997年組建以來,集裝箱、散貨、郵輪三大主力船隊發展很快。截至今年10月底,已經擁有各類船舶454艘,1867萬載重噸,年貨運量超過4億噸,集裝箱船隊156艘船舶,約47萬標箱。在全球 8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90多個代理、合資公司、代表處等機構,對國家能源和進出口貿易起到了重要的運輸支持和保障作用,在全球享有良好的聲譽和較高的知名度。
根據此次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圳市政府與中國海運將充分利用深圳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以及中國海運在海上運輸、碼頭、物流等產業方面的規模、品牌及管理優勢,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促進深圳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進一步拓展中國海運的相關業務。中國海運將把深圳作為發展航運、物流及相關業務的重要基地,積極拓展服務網絡,增強貨源組織能力,不斷調整、優化航線結構,適時增開新的航線,加大對我市現代物流業的投入,積極研究并推動在深圳建設物流中心項目,為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深圳作為華南地區重要集裝箱樞紐港的領先地位做出貢獻;市政府將全力支持中國海運在深圳的發展。
許宗衡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謝中國海運長期以來對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給予的關注和支持。他說,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以港口為依托的現代物流業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現代物流業特別是港口物流發展的政策。
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已經具備了建設現代物流城市所必須的經濟環境和硬件基礎,現代物流產業已經成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深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超過了2000萬標箱,穩居世界第四位,成為華南地區集裝箱樞紐港和國際大港。此次市政府與中國海運強強合作,有利于共同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有利于深圳建設成為現代物流樞紐城市,有利于中國海運實現“科學發展、建設百年中海”的理念。深圳市政府將嚴格履行框架協議,支持中國海運和現代物流業在深圳的發展。希望雙方不斷創新合作方式,加強合作力度,擴大合作范圍,實現新的發展。
李紹德表示,中國海運組建以來,始終堅持做強做大航運主業,三大主力船隊得到了較快發展,到“十一五”末期,中國海運的船舶運力將達到2500萬載重噸,向國際一流航運企業邁進。多年來中國海運與深圳市政府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目前在深圳注冊企業 10余家,年集裝箱運量超過150萬標箱。今年以來,中國海運加強了對深圳外貿口岸的運力投入,同時將部分內貿集裝箱向深圳轉移,為深圳成為華南地區重要集裝箱口岸和深圳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中國海運將按照雙方簽署的協議,與深圳共同積極推進集裝箱航運、集裝箱碼頭、物流中心和地區總部等項目的合作精神,在為深圳經濟發展服務的過程中尋求自身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