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原鹽價格一路上行。進入8月份,山東、河北、遼寧海鹽主產地的含稅價格已經上漲420~450元(噸價,下同),湖南、江蘇等地井礦鹽含稅價格達到380~400元,甚至連青海的湖鹽出廠價也上揚100元漲到300元(含稅)。可以說,原鹽已經進入了高價位時代。筆者分析,造成原鹽價格居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灘涂減少,造成海鹽減產。近年來,遼寧、河北、江蘇等沿海地區原鹽灘涂生產地改作經濟開發區、海洋養殖業區、工業和港口等較多,海鹽生產面積大幅下降,使海鹽產量在原鹽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降低至50%左右。2007年原鹽生產用地面積減少約10%。加上今年天不作美,汛期提前一個月,同期雨水要比往年多50%左右,春鹽減產20%~30%。今年海鹽的第二茬扒鹽同樣欠產,更加劇了原鹽的緊缺狀況,刺激了原鹽價格的上漲。
其二,煤炭價格高漲,拉升井鹽成本。今年3月份以來,煮制井鹽的主要燃料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由于煤炭價格已經占井鹽成本的70%左右,煤炭漲價直接拉動了井鹽成本,也推高了井鹽的價格。以往井鹽跟隨海鹽漲跌,今年有所不同。今年井鹽與海鹽輪番交替上漲,互相作用,共同推高原鹽價格。
其三,油價居高,進口鹽價格暴漲。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大幅上漲,海運成本大幅提高,運輸費用占原鹽到岸價格的五分之四,致使進口原鹽量減價揚。7月初,原鹽進口現貨到港價格為77.6美元。過去進口原鹽價格較低,是兩堿企業平抑國內鹽價的重要手段;而今年進口價格高,反而推動了國內原鹽市場價格上升。
其四,兩堿高速增長,需求急劇放大。近年來,燒堿、純堿擴產步伐加快,雙雙大幅增長。今年,兩堿新增產能約500萬噸,新增產量約460萬噸,所需原鹽 730萬噸,約占原鹽總產量的10%。據統計,今年1~7月份,全國純堿和燒堿的產量分別達到1118.7萬噸和1153.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 14.6%和12.3%,而原鹽產量的增速僅為6.6%。需求的持續大幅增長,成為刺激原鹽價格上漲的最根本因素。
從發展趨勢看,原鹽價格易上難下。盡管目前因兩堿開工率下降,鹽價漸趨穩定,但很難指望原鹽價格能大幅回落。因為灘涂減少、煤炭價格高漲、運輸費用提高等因素難以改變,兩堿企業適度放慢擴張步伐,將成為抑制原鹽價格快速上揚的首選。
其一,灘涂減少,造成海鹽減產。近年來,遼寧、河北、江蘇等沿海地區原鹽灘涂生產地改作經濟開發區、海洋養殖業區、工業和港口等較多,海鹽生產面積大幅下降,使海鹽產量在原鹽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降低至50%左右。2007年原鹽生產用地面積減少約10%。加上今年天不作美,汛期提前一個月,同期雨水要比往年多50%左右,春鹽減產20%~30%。今年海鹽的第二茬扒鹽同樣欠產,更加劇了原鹽的緊缺狀況,刺激了原鹽價格的上漲。
其二,煤炭價格高漲,拉升井鹽成本。今年3月份以來,煮制井鹽的主要燃料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由于煤炭價格已經占井鹽成本的70%左右,煤炭漲價直接拉動了井鹽成本,也推高了井鹽的價格。以往井鹽跟隨海鹽漲跌,今年有所不同。今年井鹽與海鹽輪番交替上漲,互相作用,共同推高原鹽價格。
其三,油價居高,進口鹽價格暴漲。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大幅上漲,海運成本大幅提高,運輸費用占原鹽到岸價格的五分之四,致使進口原鹽量減價揚。7月初,原鹽進口現貨到港價格為77.6美元。過去進口原鹽價格較低,是兩堿企業平抑國內鹽價的重要手段;而今年進口價格高,反而推動了國內原鹽市場價格上升。
其四,兩堿高速增長,需求急劇放大。近年來,燒堿、純堿擴產步伐加快,雙雙大幅增長。今年,兩堿新增產能約500萬噸,新增產量約460萬噸,所需原鹽 730萬噸,約占原鹽總產量的10%。據統計,今年1~7月份,全國純堿和燒堿的產量分別達到1118.7萬噸和1153.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 14.6%和12.3%,而原鹽產量的增速僅為6.6%。需求的持續大幅增長,成為刺激原鹽價格上漲的最根本因素。
從發展趨勢看,原鹽價格易上難下。盡管目前因兩堿開工率下降,鹽價漸趨穩定,但很難指望原鹽價格能大幅回落。因為灘涂減少、煤炭價格高漲、運輸費用提高等因素難以改變,兩堿企業適度放慢擴張步伐,將成為抑制原鹽價格快速上揚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