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石油資源的大量消耗及其價格的節節攀升,世界上許多化學公司已經開始進行重大的戰略轉向,用生物資源替代石油資源、用生物技術路線取代化學技術路線進行生物燃料及化學品的生產。其中,生物法生產丁醇引起了國內外一些大公司的極大興趣和投資熱情。生物丁醇產業作為生物基化學品和生物燃料產業開發的領跑者,即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投資熱鎖定生物丁醇產業
目前,全球丁醇消費正在進一步升溫,這給生物丁醇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片沃土。金沂蒙集團公司總裁劉潔介紹說,世界正丁醇目前消費量200多萬噸,預計2011年需求量為340萬噸,未來5年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4%。屆時,亞洲正丁醇生產能力將增加到147萬噸,產量119萬噸,需求量163 萬噸,缺口量44萬噸。
丁醇主要用于制造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脂肪族二元酸丁酯類增塑劑,廣泛用于各種塑料和橡膠制品的生產。丁醇還可用來生產丁醛、丁酸、丁胺和醋酸丁酯,它們可用作樹脂、油漆、黏結劑的溶劑,也可用作油脂、藥物和香料的萃取劑及醇酸樹脂涂料的添加劑。
同時,丁醇還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新型生物燃料。與甲醇和乙醇相比,丁醇親水性弱、腐蝕性小,便于管道輸送,在性能上與汽油更為接近,能與汽油以任意比例混合,可用現有的加油站系統,無須改造。鑒于丁醇作為燃料的優良性能,國際上的一些大公司對生物丁醇的研發與生產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投資熱情。如美國杜邦公司2006年6月23日宣布,他們將與英國BP公司合作開發燃料丁醇項目,一期工程擬建設以甜菜為原料、年產3萬噸燃料丁醇的生產裝置,主要投放英國市場,用來替代汽油作為車用燃料。目前,國際上掀起了生物丁醇研究的新一輪高潮。
生物丁醇具有經濟優勢
從投資收益率和產品質量得知,生物丁醇具有很大的經濟優勢。
丁醇的主要生產工藝有發酵法、丙烯羰基合成法、乙醛醇醛縮合法三種。劉潔提供的三種工藝的技術投資收益率比較數據顯示:發酵法主體裝置萬噸投資2000萬元,噸丁醇的生產成本是9218元;丙烯羰基合成法主體裝置萬噸投資16000萬元,噸丁醇的生產成本是9136元;乙醛縮合法主體裝置萬噸投資1700萬元,噸丁醇的生產成本是10204元。由此可見,發酵法作為生物丁醇的生產方法,投入相對較低,獲得產品成本也較低,是一種經濟效益很好的工藝。
同時,發酵法采用糧食或非糧作物發酵,原料具有可再生性,催化劑采用生物菌種,無毒害,得到的正丁醇純度為99.5%,副產物為醋酸、丁酸等,天然度達到97%,可以作為醫藥、香料添加劑。丙烯合成法采用石油裂解的丙烯作原料,采用不可再生原料。羰基合成催化劑采用重金屬銠的絡合物,醛加氫催化劑采用重金屬氧化銅、氧化鋁等有害催化劑,雖然得到的正丁醇純度為99.5%,但雜質為丁醛、辛醇、氯化物等,因而天然度較差,不能作為醫藥、香料添加劑。
生物丁醇將能扭轉依賴進口局面
我國丁醇國內市場滿足率不到一半,而且從2000年到2006年,國內消費量逐年增加,2006年國內市場消費量為74萬噸。長期以來,由于我國丁醇產能嚴重不足,反映在價格上是丁醇價格一直在上揚,由2006年1月的約9000元/噸上升到目前的1.6萬元/噸以上。
目前,我國市場主要是合成法生產丁醇,全國5家企業共有38萬噸/年產能。其中,吉林石化1988年投產17萬噸/年裝置,齊魯石化2004年投產6.5萬噸/年裝置,大慶石化1986年投產2.5萬噸/年裝置,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996年投產2萬噸/年裝置,揚子-巴斯夫公司2005年投產10萬噸/年裝置。
當前,我國主要有8家企業用發酵法生產丁醇,現總產能16.5萬噸/年。其中,江蘇金茂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3萬噸,吉安生化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5萬噸,吉林凱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3萬噸,吉林中海化工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5000噸,黑龍江昊城化工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5000噸,冀東溶劑廠年生產能力5000噸,通遼中科天元淀粉化工公司年生產能力1萬噸,廣西桂林金源化工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3萬噸。
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丁醇發酵工業已迎來產業復蘇的大好時機。劉潔介紹說,我國正在計劃建設的生物丁醇項目規模超過73萬噸/年,將可以扭轉依賴進口的局面。其中,江蘇金茂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計劃建設規模15萬噸/年,吉安生化有限公司計劃建設規模15萬噸/年,吉林凱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計劃建設規模 30萬噸/年,通遼中科天元淀粉化工公司計劃建設規模3萬噸/年,廣西桂林金源化工有限公司計劃建設規模10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