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日前提出,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中面臨巨大的人口資源與環境壓力,迫切需要大力發展生物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張曉強在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說,當前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在局部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物產業規模還較小,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在體制機制等方面與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而且,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何發揮優勢、重點突破,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生物產業發展道路;如何以改革為動力,建立健全有利于生物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渠道、科技創新體系、政策環境、管理體制和法制環境;如何在我國開放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搶占全球競爭制高點;如何在保證生物安全的前提下,發展轉基因技術并實現產業化等。
“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一個國家級的專家委員會提供權威性的建議。”他表示,作為實施《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一項配套措施,近日我國成立了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
“生物產業是當今世界正在快速興起的戰略性新興高技術產業,對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資源、環境、健康、食品等問題具有重大支撐作用,已經成為世界上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張曉強指出,近年來,發改委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制訂生物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和政策;大力推進生物技術產業化和提高生物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促進生物產業集聚式發展。從2005年以來,發改委已經批準了2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大力支持基地公共服務體系的條件建設,增強基地集聚能力,促進產業集聚,推動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
張曉強在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說,當前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在局部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物產業規模還較小,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在體制機制等方面與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而且,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何發揮優勢、重點突破,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生物產業發展道路;如何以改革為動力,建立健全有利于生物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渠道、科技創新體系、政策環境、管理體制和法制環境;如何在我國開放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搶占全球競爭制高點;如何在保證生物安全的前提下,發展轉基因技術并實現產業化等。
“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一個國家級的專家委員會提供權威性的建議。”他表示,作為實施《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一項配套措施,近日我國成立了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
“生物產業是當今世界正在快速興起的戰略性新興高技術產業,對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資源、環境、健康、食品等問題具有重大支撐作用,已經成為世界上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張曉強指出,近年來,發改委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制訂生物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和政策;大力推進生物技術產業化和提高生物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促進生物產業集聚式發展。從2005年以來,發改委已經批準了2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大力支持基地公共服務體系的條件建設,增強基地集聚能力,促進產業集聚,推動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