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經濟建設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也是新一屆政府面臨的緊迫問題。日前,國務院新任總理溫家寶在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明確指出:“東西互動,就是東部地區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現現代化。要把老工業基地的改組、改造和振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東西互動,這是我們今后經濟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則。
自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我國西部開發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西部地區進入了歷史上人氣最旺、發展最快、社會穩定、形勢最好的時期。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由于自然環境和歷史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東西部地區發展長期處于不平衡狀態。溫家寶總理答記者問時給出這樣的數字:中國沿海地區五六個省市GDP總值超過我國的50%。這一方面說明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具有巨大的經濟增長活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差距過大。由此可見,東西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不僅關系到全國發展的大局,而且關系到西部地區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對于西部地區來說,東西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關鍵是要打好基礎,扎實推進。國家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從目前西部地區發展現狀來看,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盡管西部地區第一產業占GDP比重已下降到24%,但是仍然有2/3的人口滯留在貧瘠的土地上;二是雖然西部地區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已經達到56%,但采掘工業和原材料工業占有其中近40%,表現為明顯的資源型傾向,加工制造業的競爭力則普遍較弱。因此,在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踐中,首先要加緊解決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加快培養和利用好各類人才,促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有效阻止生態環境的惡化和土地自然生產力的退化;其次,要充分發揮西部資源稟賦特色鮮明的比較優勢,圍繞能源、礦產、農畜產品、中藥材等特色產品,安排好新一輪產業布局,著重培育“特色產業”,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取得重大突破,不斷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避免在一般性加工制造業領域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對于東部地區來說,東西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并非要以犧牲和減緩發展速度,人為制造區域間GDP指標均衡為代價,而是要讓東部地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讓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因為只有進一步加快我國東部地區的發展,繼續發揮東部地區統領國家經濟發展龍頭的引擎作用,才能不斷加強東、中、西部經濟交流與合作,帶動中西部地區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更好地促進區域間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有鑒于此,在今后一個時期內,東部地區應在繼續發揮有利區位和改革開放先行優勢的基礎上,著力把現有的國內競爭優勢逐步提升為國際競爭優勢;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加快自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形成以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地區產業結構;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過程中,不斷擴大制度創新和對外開放的成果,增強自身發展優勢和潛力。
“前人給我們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擺在我們面前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還要我們繼續進行開創性的工作”。溫家寶總理會見中外記者時的這番話,對我們解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問題同樣貼切。
據《經濟日報》
自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我國西部開發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西部地區進入了歷史上人氣最旺、發展最快、社會穩定、形勢最好的時期。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由于自然環境和歷史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東西部地區發展長期處于不平衡狀態。溫家寶總理答記者問時給出這樣的數字:中國沿海地區五六個省市GDP總值超過我國的50%。這一方面說明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具有巨大的經濟增長活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差距過大。由此可見,東西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不僅關系到全國發展的大局,而且關系到西部地區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對于西部地區來說,東西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關鍵是要打好基礎,扎實推進。國家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從目前西部地區發展現狀來看,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盡管西部地區第一產業占GDP比重已下降到24%,但是仍然有2/3的人口滯留在貧瘠的土地上;二是雖然西部地區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已經達到56%,但采掘工業和原材料工業占有其中近40%,表現為明顯的資源型傾向,加工制造業的競爭力則普遍較弱。因此,在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踐中,首先要加緊解決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加快培養和利用好各類人才,促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有效阻止生態環境的惡化和土地自然生產力的退化;其次,要充分發揮西部資源稟賦特色鮮明的比較優勢,圍繞能源、礦產、農畜產品、中藥材等特色產品,安排好新一輪產業布局,著重培育“特色產業”,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取得重大突破,不斷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避免在一般性加工制造業領域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對于東部地區來說,東西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并非要以犧牲和減緩發展速度,人為制造區域間GDP指標均衡為代價,而是要讓東部地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讓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因為只有進一步加快我國東部地區的發展,繼續發揮東部地區統領國家經濟發展龍頭的引擎作用,才能不斷加強東、中、西部經濟交流與合作,帶動中西部地區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更好地促進區域間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有鑒于此,在今后一個時期內,東部地區應在繼續發揮有利區位和改革開放先行優勢的基礎上,著力把現有的國內競爭優勢逐步提升為國際競爭優勢;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加快自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形成以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地區產業結構;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過程中,不斷擴大制度創新和對外開放的成果,增強自身發展優勢和潛力。
“前人給我們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擺在我們面前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還要我們繼續進行開創性的工作”。溫家寶總理會見中外記者時的這番話,對我們解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問題同樣貼切。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