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哈爾濱全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高出全年目標1.5個百分點,連續9年保持工業經濟兩位數增長。
在改革發展中,全市進一步推進了產權制度改革,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規范了已改制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出臺了關于國企改制的補充規定,進一步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完成了東輕廠等企業的改制工作。到目前,全市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公司制改革的已有114戶,占全市符合改制條件企業的85%。以規范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股權多元化為重點,完成了40戶公司制企業的專項規范工作,其中,空調機等30戶企業完成了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工作,哈飛、東安等7戶企業完成了集團與股份公司“三分開”,天鵝股份等3戶企業完成了股權多元化工作。同時,對電表儀器等一批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股份公司,加大培育力度,積極創造條件推薦上市。
通過改革、改組、改造,一批國有骨干企業活力增強,效益有所提高。2002年1—11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4.1億元,同比增長13.7倍。哈飛集團微型汽車完成產量17.3萬輛,同比增長25.4%,占國內市場份額的23%,在全國同行業位居前列。東安公司生產微型汽車發動機33萬臺,同比增長23%,國內市場份額41%,在全國居榜首。哈藥集團通過資本擴張、開拓國際市場,主要指標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電站集團抓住國家調整產業政策的機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哈啤集團以資產重組、資源整合和品牌擴張為手段,實施低成本擴張,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已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中,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立足于促進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工業經濟整體實力的提高。除此,哈爾濱又向國家申報了哈一機、東輕、東安機電公司和建成廠4戶企業,爭取列入國家債轉股計劃。到目前,哈爾濱市已有13戶企業實施了債轉股,轉股額46.2億元,已累計停息7.8億元。同時,積極爭取技改貼息支持,去年全市有18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經貿委下達的國債貼息項目計劃,累計已有36個項目列入國債貼息項目,共獲得貼息6.5億元,目前4.5億元已經到位;29個項目被列入省經貿委技改專項資金計劃,獲得資本金和貼息6800萬元。
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全市培育支柱產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以培育汽車、食品、醫藥、電子信息4大支柱產業和機械制造基地為重點,4大產業技改投資占全市技改完成投資的64%,有力地推動了支柱產業的發展。在規模以上工業中,4大支柱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1%。
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哈爾濱大力扶持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在國債貼息項目中,民營股份制企業占7項,獲得貼息5300萬元。在工業發展基金中拿出2440萬元,用于支持志陽集團、千秋實業、圣泰制藥等16戶非國有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擔保基金為40戶民營中小企業提供擔保金額6100萬元,有力地促進了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全國非國有工業的比重由年初的40.3%上升到44.1%;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實現利潤4.55億元,同比增長52.9%,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53.5%。在全市贏利1000萬元以上的20戶企業中,非國有企業達到15戶,非國有經濟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
哈爾濱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
列入全省信息化試點的30戶大中型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進展順利,龍滌等4戶企業進行了系統集成,哈空調等10戶企業完成了局域網和子系統應用,哈水泥等16戶企業完成了系統總體分析設計。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開展得有聲有色,走在全國前列,在推行200戶中小企業信息化試點的基礎上,又組織500余戶中小企業實施“打包”上網,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開展信息化工作。召開了全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經驗交流會,承辦了國家經貿委組織召開的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展示會及論壇。全市企業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國家經貿委和省經貿委的充分肯定。
哈爾濱成功舉辦了第18屆冰雪節經貿洽談會,組織參加了“西洽會”、“蘭洽會”、“上博會”等國內各種交易會和洽談會,共簽訂經濟技術協作和科技成果轉讓項目85項,全年共完成交易額112億元。組織有關部門和企業,赴浙閩開展了經濟技術合作,共簽訂合作項目120項,合同金額116億元,占全省合同引進資金總金額的50%。
在大力推進上述各項重點工作的同時,按照市委統一要求,工業系統機構改革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撤銷了工業管理局,保留和組建了5個集團公司;成立了8個行業管理辦公室;將141戶市屬企業下放到區縣(市)管理。各區縣市相應成立了經貿部門,促進了經濟工作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據《經濟日報》
在改革發展中,全市進一步推進了產權制度改革,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規范了已改制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出臺了關于國企改制的補充規定,進一步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完成了東輕廠等企業的改制工作。到目前,全市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公司制改革的已有114戶,占全市符合改制條件企業的85%。以規范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股權多元化為重點,完成了40戶公司制企業的專項規范工作,其中,空調機等30戶企業完成了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工作,哈飛、東安等7戶企業完成了集團與股份公司“三分開”,天鵝股份等3戶企業完成了股權多元化工作。同時,對電表儀器等一批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股份公司,加大培育力度,積極創造條件推薦上市。
通過改革、改組、改造,一批國有骨干企業活力增強,效益有所提高。2002年1—11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4.1億元,同比增長13.7倍。哈飛集團微型汽車完成產量17.3萬輛,同比增長25.4%,占國內市場份額的23%,在全國同行業位居前列。東安公司生產微型汽車發動機33萬臺,同比增長23%,國內市場份額41%,在全國居榜首。哈藥集團通過資本擴張、開拓國際市場,主要指標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電站集團抓住國家調整產業政策的機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哈啤集團以資產重組、資源整合和品牌擴張為手段,實施低成本擴張,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已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中,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立足于促進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工業經濟整體實力的提高。除此,哈爾濱又向國家申報了哈一機、東輕、東安機電公司和建成廠4戶企業,爭取列入國家債轉股計劃。到目前,哈爾濱市已有13戶企業實施了債轉股,轉股額46.2億元,已累計停息7.8億元。同時,積極爭取技改貼息支持,去年全市有18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經貿委下達的國債貼息項目計劃,累計已有36個項目列入國債貼息項目,共獲得貼息6.5億元,目前4.5億元已經到位;29個項目被列入省經貿委技改專項資金計劃,獲得資本金和貼息6800萬元。
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全市培育支柱產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以培育汽車、食品、醫藥、電子信息4大支柱產業和機械制造基地為重點,4大產業技改投資占全市技改完成投資的64%,有力地推動了支柱產業的發展。在規模以上工業中,4大支柱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1%。
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哈爾濱大力扶持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在國債貼息項目中,民營股份制企業占7項,獲得貼息5300萬元。在工業發展基金中拿出2440萬元,用于支持志陽集團、千秋實業、圣泰制藥等16戶非國有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擔保基金為40戶民營中小企業提供擔保金額6100萬元,有力地促進了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全國非國有工業的比重由年初的40.3%上升到44.1%;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實現利潤4.55億元,同比增長52.9%,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53.5%。在全市贏利1000萬元以上的20戶企業中,非國有企業達到15戶,非國有經濟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
哈爾濱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
列入全省信息化試點的30戶大中型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進展順利,龍滌等4戶企業進行了系統集成,哈空調等10戶企業完成了局域網和子系統應用,哈水泥等16戶企業完成了系統總體分析設計。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開展得有聲有色,走在全國前列,在推行200戶中小企業信息化試點的基礎上,又組織500余戶中小企業實施“打包”上網,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開展信息化工作。召開了全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經驗交流會,承辦了國家經貿委組織召開的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展示會及論壇。全市企業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國家經貿委和省經貿委的充分肯定。
哈爾濱成功舉辦了第18屆冰雪節經貿洽談會,組織參加了“西洽會”、“蘭洽會”、“上博會”等國內各種交易會和洽談會,共簽訂經濟技術協作和科技成果轉讓項目85項,全年共完成交易額112億元。組織有關部門和企業,赴浙閩開展了經濟技術合作,共簽訂合作項目120項,合同金額116億元,占全省合同引進資金總金額的50%。
在大力推進上述各項重點工作的同時,按照市委統一要求,工業系統機構改革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撤銷了工業管理局,保留和組建了5個集團公司;成立了8個行業管理辦公室;將141戶市屬企業下放到區縣(市)管理。各區縣市相應成立了經貿部門,促進了經濟工作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