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中央在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大會發言中指出,中藥業的發展有巨大的前景,我國中藥業具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也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努力發揮優勢,解決存在的問題,中藥業將大有作為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然植物藥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視,目前世界上已有13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中醫藥,有80%的發展中國家依靠草藥防治疾病,歐美國家也出現了“中藥熱”。中醫藥是我國在自然科學領域最有優勢、最有特色的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此外,進入WTO為我國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為中藥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國雖是生產和使用中草藥大國,但在世界貿易中只占很小的份額。原因在于國產中成藥缺乏能被國際公認和接受的客觀、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還有重金屬含量超標、農藥殘留量高、包裝材料質量低等問題。中藥的劑型也不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因此,目前我國出口的中藥多以原料藥材廉價賣出,成藥比例不足30%。我國每年的中藥出口份額僅占國際市場銷售額的3%,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不少中成藥。2000年,海關“洋中藥”進口額已超出同期我國中成藥的出口額,我國已成為中藥的“進口國”。
致公黨中央提出了發展我國中藥業的建議與對策:一是加大法律保護力度,實現中藥產權化。建議在199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藥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立法,制定《中藥保護法》。對我國在醫書上有記載的具有明確療效作用的中草藥均實行保護,在國外申請專利。加大投入,加強研究,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建立中草藥種質資源基因庫和對中草藥有效成分進行DNA測序,先序列化、信息化,再產權化,這樣在國外申請專利可能更易被接受。二是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實現中藥永續化。將中草藥資源保護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全民對中草藥資源的保護意識,嚴禁亂采濫挖、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破壞中草藥資源的行為;中草藥資源豐富的省份和地區,應建立植物園等人工保護園區進行活體引種保存;有條件的地方應建立低溫、低濕的人工種質資源庫,對中草藥種子、果實、花粉、無性繁殖體等活性材料進行保存。三是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實現中藥產品化。在草藥的科研開發上,要選擇一批療效突出、毒副作用小、有明確活性成分、可定量質控的中成藥品種進行二次開發;對解決中藥材、中成藥的農藥殘留量高、重金屬超標等問題,實施“綠色中草藥工程”。在中藥生產上,要加強質量管理,制定統一的質控標準和檢測方法;對傳統的炮制方法進行篩選、優化,確定適合現代化大生產的最佳炮制方法,研制適應國際市場的新劑型。要在高效、速效、微量化、多途徑給藥、便于貯藏攜帶上下功夫。四是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實現中藥產業化。將中草藥產業化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結合起來,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經濟結合起來,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在中藥國際營銷方面,要重視研究各個國家關于中草藥產品的法律、法規,找準目標,明確定位,有針對性地打入國際市場;要大力推行國際通用藥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中藥的生產管理水平。
據《經濟日報》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然植物藥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視,目前世界上已有13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中醫藥,有80%的發展中國家依靠草藥防治疾病,歐美國家也出現了“中藥熱”。中醫藥是我國在自然科學領域最有優勢、最有特色的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此外,進入WTO為我國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為中藥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國雖是生產和使用中草藥大國,但在世界貿易中只占很小的份額。原因在于國產中成藥缺乏能被國際公認和接受的客觀、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還有重金屬含量超標、農藥殘留量高、包裝材料質量低等問題。中藥的劑型也不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因此,目前我國出口的中藥多以原料藥材廉價賣出,成藥比例不足30%。我國每年的中藥出口份額僅占國際市場銷售額的3%,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不少中成藥。2000年,海關“洋中藥”進口額已超出同期我國中成藥的出口額,我國已成為中藥的“進口國”。
致公黨中央提出了發展我國中藥業的建議與對策:一是加大法律保護力度,實現中藥產權化。建議在199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藥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立法,制定《中藥保護法》。對我國在醫書上有記載的具有明確療效作用的中草藥均實行保護,在國外申請專利。加大投入,加強研究,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建立中草藥種質資源基因庫和對中草藥有效成分進行DNA測序,先序列化、信息化,再產權化,這樣在國外申請專利可能更易被接受。二是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實現中藥永續化。將中草藥資源保護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全民對中草藥資源的保護意識,嚴禁亂采濫挖、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破壞中草藥資源的行為;中草藥資源豐富的省份和地區,應建立植物園等人工保護園區進行活體引種保存;有條件的地方應建立低溫、低濕的人工種質資源庫,對中草藥種子、果實、花粉、無性繁殖體等活性材料進行保存。三是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實現中藥產品化。在草藥的科研開發上,要選擇一批療效突出、毒副作用小、有明確活性成分、可定量質控的中成藥品種進行二次開發;對解決中藥材、中成藥的農藥殘留量高、重金屬超標等問題,實施“綠色中草藥工程”。在中藥生產上,要加強質量管理,制定統一的質控標準和檢測方法;對傳統的炮制方法進行篩選、優化,確定適合現代化大生產的最佳炮制方法,研制適應國際市場的新劑型。要在高效、速效、微量化、多途徑給藥、便于貯藏攜帶上下功夫。四是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實現中藥產業化。將中草藥產業化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結合起來,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經濟結合起來,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在中藥國際營銷方面,要重視研究各個國家關于中草藥產品的法律、法規,找準目標,明確定位,有針對性地打入國際市場;要大力推行國際通用藥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中藥的生產管理水平。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