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傳出的利好消息,讓多晶硅再次受到追捧。日前,國內飼料巨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放出話稱,未來3-5年內,集團將投資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人民幣,將多晶硅產能提高至3-5萬噸,成為世界級的清潔能源企業。
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持續勁增
2008年金融海嘯讓太陽能產業大受沖擊,多晶硅行業陷入低谷。2010年多晶硅行業復蘇,價格從谷底的50美元每公斤逐步上漲到了100美元每公斤,大多數多晶硅企業開始盈利。今年日本地震造成的核危機,加上原油價格再上100美元/桶,使得發展新能源再次成為熱點。
盡管德國、西班牙在下調光伏補貼,但由于這兩大市場光伏應用逐步成熟,需求量有增無減;意大利剛剛通過的政策顯示,今后每年將提供60-70億歐元的光伏補貼;加上美國也在加大對光伏的補貼力度,使得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繼續強勁增長。這也是刺激更多企業加碼多晶硅的原因所在。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保利協鑫此前就表示,今明兩年將投資177億港元擴建多晶硅及硅片產能,計劃今年底多晶硅產能達到4.6萬噸以上。
光伏發電成本逐年下降
最新的市場數據顯示,目前多晶硅硅料的市場零售價在90美元/公斤左右,長期合同價在50-60美元/公斤左右。據劉漢元透露,通威集團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在20-30美元/公斤,已與國際水平接近,這一成本使得通威集團的多晶硅業務依然保有較高的利潤率。“中國已是光伏生產大國,但所需的多晶硅仍有一半依賴進口,銷售形勢仍可看好。”
從發展前景看,多晶硅企業有理由更加樂觀。過去7年,光伏發電裝機量年增45%左右,去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達18G W,超出市場預期。天威新能源公司副總工程師陸鐵征表示,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和傳統發電成本的上升,光伏發電成本越來越與傳統發電成本接近。應用材料太陽能總裁查理·蓋伊也表示,2013年,部分國家光伏發電成本與零售電價會非常接近,2018年大部分國家都會看到,光伏發電成本與零售電價相當。屆時,光伏發電將真正迎來大規模發展的拐點。業界預計,2020年,全世界光伏發電年增長將達40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