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市市長張小欽日前向公眾透露,落地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部分主體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建成。
記者在占地3200畝的工地上看到,上千臺施工機械來回穿梭,一個個大型的儲油罐拔地而起,近萬名工人在工地上日夜忙碌。
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位于欽州港工業區金谷石化工業園內,占地面積約3200畝,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廣西石化分公司投資建設。項目于2006年底啟動,計劃2009年底建成投產。
項目建成后,這個石化基地每年可加工原油1000萬噸,生產成品油670多萬噸,以及聚丙烯、芳烴等石化產品,形成每年40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
目前,常減壓裝置主體安裝工程已經基本結束,電氣、儀表安裝正全面展開。全廠給排水及消防地下管網也已全部完成,220千伏場外供電線路全線貫通,總變電所進入中期交付階段,凈水場、動力站、化學水處理站及污水處理場土建施工及主體設備安裝已經完成。
欽州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沈少紅說,欽州千萬噸煉油項目肩負“特殊使命”。在全球成品油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由于中國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分布不盡合理,使得西南地區一直靠外供成品油的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不時出現‘油荒’,嚴重影響這些地方經濟發展和正常的生產生活,而欽州這一項目將有效緩解西南油荒困局。
目前,華東地區煉油能力約占中國全國的27%,東北、西北、華南地區則各占23.5%、16.7%、15.1%。西南的云南、貴州、廣西三地,僅廣西有80萬噸/年的煉油生產能力,而這三省成品油消費量正在以每年至少10%的速度增長。
此外,成品油供應兩大巨頭中石油和中石化盡管以長江為界,分轄中國南北市場,但國內大型油田多在中石油旗下,而中石油又主要供應北方市場,成品油供應不平衡可見一斑。
國內成品油供需矛盾的突出更加劇了西南的“油荒”困局。根據中石油的調查預測,2010年國內成品油缺口仍將達到2232×104噸,尤其是柴油的缺口增加到1594×104噸。全國汽柴油缺口比較大的地區依次為中南、西南、華北和華東地區,其中西南地區缺口最大。
業內人士分析,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落戶北部灣,有望化解西南長期形成的“油荒”局面,原因在于這個項目第一目標市場就是滇、黔、桂三省區。千萬噸原油基地每年可生產成品油670多萬噸,而廣西市場每天成品油消費量約1萬噸,每年銷量360萬噸左右,貴州、云南的銷量也相差無幾,照此計算,這個項目正式投產后,三省區“油荒”困局會得到較大改觀。
廣西社科院副研究員黃耀東認為,成本優勢也促使中石油加快了基地建設步伐,“以往中石油將蘇丹原油經馬六甲海峽過欽州港,運到國內所屬的北方煉廠,再將煉好的成品油運到缺油的西南,一來一去僅運輸成本總體利差為200元/噸。現在將煉廠放在欽州,縮短了運輸距離,無形中大大節約了成本。按照規劃如果二期再上千萬噸的原油加工項目,就會徹底解決‘油荒’的困局。”
記者在占地3200畝的工地上看到,上千臺施工機械來回穿梭,一個個大型的儲油罐拔地而起,近萬名工人在工地上日夜忙碌。
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位于欽州港工業區金谷石化工業園內,占地面積約3200畝,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廣西石化分公司投資建設。項目于2006年底啟動,計劃2009年底建成投產。
項目建成后,這個石化基地每年可加工原油1000萬噸,生產成品油670多萬噸,以及聚丙烯、芳烴等石化產品,形成每年40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
目前,常減壓裝置主體安裝工程已經基本結束,電氣、儀表安裝正全面展開。全廠給排水及消防地下管網也已全部完成,220千伏場外供電線路全線貫通,總變電所進入中期交付階段,凈水場、動力站、化學水處理站及污水處理場土建施工及主體設備安裝已經完成。
欽州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沈少紅說,欽州千萬噸煉油項目肩負“特殊使命”。在全球成品油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由于中國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分布不盡合理,使得西南地區一直靠外供成品油的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不時出現‘油荒’,嚴重影響這些地方經濟發展和正常的生產生活,而欽州這一項目將有效緩解西南油荒困局。
目前,華東地區煉油能力約占中國全國的27%,東北、西北、華南地區則各占23.5%、16.7%、15.1%。西南的云南、貴州、廣西三地,僅廣西有80萬噸/年的煉油生產能力,而這三省成品油消費量正在以每年至少10%的速度增長。
此外,成品油供應兩大巨頭中石油和中石化盡管以長江為界,分轄中國南北市場,但國內大型油田多在中石油旗下,而中石油又主要供應北方市場,成品油供應不平衡可見一斑。
國內成品油供需矛盾的突出更加劇了西南的“油荒”困局。根據中石油的調查預測,2010年國內成品油缺口仍將達到2232×104噸,尤其是柴油的缺口增加到1594×104噸。全國汽柴油缺口比較大的地區依次為中南、西南、華北和華東地區,其中西南地區缺口最大。
業內人士分析,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落戶北部灣,有望化解西南長期形成的“油荒”局面,原因在于這個項目第一目標市場就是滇、黔、桂三省區。千萬噸原油基地每年可生產成品油670多萬噸,而廣西市場每天成品油消費量約1萬噸,每年銷量360萬噸左右,貴州、云南的銷量也相差無幾,照此計算,這個項目正式投產后,三省區“油荒”困局會得到較大改觀。
廣西社科院副研究員黃耀東認為,成本優勢也促使中石油加快了基地建設步伐,“以往中石油將蘇丹原油經馬六甲海峽過欽州港,運到國內所屬的北方煉廠,再將煉好的成品油運到缺油的西南,一來一去僅運輸成本總體利差為200元/噸。現在將煉廠放在欽州,縮短了運輸距離,無形中大大節約了成本。按照規劃如果二期再上千萬噸的原油加工項目,就會徹底解決‘油荒’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