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網消息:由河南油田研究院承擔的雙河北塊Ⅳ1-3層系高溫油藏注聚前整體調驅項目,經過4年的不懈研究,日前通過專家驗收,成果進入全面應用階段。目前,應用該調驅技術的雙河、下二門等區塊采收率提高2%,4年累計增產原油30.5萬噸。
調剖技術是通過向地層中注入一至兩種工作液,對目的層進行剖面調整,以達到封竄堵漏改變液流方向的目的,應用于非均質油藏開發全過程;聚合物驅是通過增加驅動液黏度,改善油水流度比,以達到擴大波及體積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應用于非均質油藏水驅開發后期。
為把調剖技術和聚合物驅技術進行有機結合,更大程度地提高采收率,從2003年起,研究院科研工作者開始攻關,相繼研制了從30攝氏度到105攝氏度、適合不同油藏條件的調剖劑,實現了污水配制,解決了污水外排問題,同時采用多組合段塞注入法,解決了深度注入與成膠強度之間相互難以協調的問題。
此后,技術人員提出在江河四油組,進行注聚前大劑量深度調剖試驗。盡管該油組單井最大調剖劑量超過1.5萬立方米,是一般調剖劑量的5~6倍,調剖半徑達80米,是一般調剖半徑的2~3倍,最長注入時間達150余天,但經過努力,試驗最終取得成功,并于2004年6月進入現場應用。
截至今年4月,江河Ⅴ油組應用注聚前大劑量深度調剖技術累計增產原油2.7萬噸,同時作為聚合物驅的一項配套技術,封竄能力提高23.6%。隨后在下二門油田核二油組、核三油組、雙河北油組等10多個區塊開展的大劑量深度調剖,有效遏止了這些區塊產量下降的趨勢。
實踐表明,相對于單一的調剖或驅油技術,在采收率提高幅度相同的情況下,調驅一體化技術能夠節約近1/4的化學劑用量,投入產出比達1∶3.23。
調驅一體化技術的應用,使雙河、下二門等區塊的采收率提高2%,4年累計增產原油30.5萬噸,投入產出比達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