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顯示,一季度,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上下游景氣度高企,具體表現為:1)電池需求旺盛,2025Q1中國鋰電池出貨量314GWh,同比增長55%。其中動力、儲能電池出貨量分別為210GWh、90GWh,同比增長分別為41%、120%。2)產業鏈企業排產處于高位:一季度國內動力與儲能電池企業處于高排產與滿交貨(或集中交貨)狀態;鐵鋰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等產品的排產同比大幅增長,其中鐵鋰正極、電解液同比成倍增長,負極、隔膜增長超6成。3)電池產業鏈主要環節產品如磷酸鐵鋰、隔膜、銅箔、電解液,負極材料價格均有所上漲。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與高位排產下,產業鏈企業紛紛公布新一輪擴產計劃。據GGII不完全統計,2025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僅包括電池、四大主材、集流體)共新增72個擴產項目(含簽約、公告、開工)。根據已披露信息,上述項目規劃投資總額約2549億元,已達2024年全年的51.4%。其中鋰電池是主要擴產環節,項目數量占4成,項目投資額占近6成;其次是正極及前驅體,規劃擴展項目及金額分別為16%、19%。
2025Q1中國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規劃擴產項目數量及金額(個,億元)
動儲市場雙輪驅動,鋰電池企業掀起新一輪擴產潮
鋰電池擴產項目有28個(其中明確披露投資額的百億級項目有7個),產能449.5GWh,投資額1432.6億元,分別占上一年全年的40%、64%、59%。產能投向方面,動力與儲能電池產能各占一半左右。擴產的主力為寧德時代、中創新航等,其中寧德時代新增規劃產能170GWh,投資額最高的為洛陽基地三期、四期項目,總投資180億元;中創新航新增規劃產能75GWh,擴產的基地分別位于廈門、成都以及葡萄牙。
正極及前驅體擴產以磷酸鐵鋰及其前驅體為主
正極及前驅體項目共11個,其中磷酸鐵鋰及其前驅體項目9個,規劃投資金額超470億元,項目類型多為一體化項目。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由青山、華友及華峰集團聯合投資建設的貴州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730億元,將分三期建設,包括年產80萬噸磷酸鐵鋰、150萬噸磷酸鐵,100萬噸DMC、500萬噸焦化、50萬噸甲醇、80萬噸合成氨、100萬噸雙氧水等項目及裝置。其中,項目一期投資243億元,將建設年產50萬噸磷酸鐵、30萬噸磷酸鐵鋰、30萬噸磷酸、200萬噸焦化、30萬噸合成氨及30萬噸雙氧水等裝置。
固態電池持續快速落地
2024年全年,國內固態及半固態電池項目規劃擴產數量為35個,涉及產能155GWh,投資額745億元;2025年一季度,行業擴產延續了上一年的發展態勢,規劃擴產數量9個,涉及產能41.5GWh,投資額達205.2億元,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規模較大的為聚源動力15GWh項目、國立科技10GWh項目、道克特斯5GWh項目。
海外布局以東南亞為主
一季度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海外規劃項目共7個,規劃投資額300億元。其中鋰電池項目5個,建設單位主要為2線電池企業;正極材料及前驅體項目1個;電解液項目1個。從項目布局地點來看,有6個位于東南亞,2個位于歐洲。東南亞地區項目位于馬來西亞、印尼以及泰國,歐洲地區項目位于葡萄牙和匈牙利。
整體看來,一季度新能源電池企業的擴產體現了企業對市場長期需求的信心,技術、成本以及全球化服務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壁壘、規?;瘍瀯?、成本管控優勢以及全球化布局將進一步擠壓中小玩家生存空間。未來,技術迭代與落后產能出清將成產業發展常態,產業鏈企業需在周期中平衡好“量”“價”的天平,在技術創新中尋找發展新動能。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