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期刊《科學》10日刊發(fā)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團隊學術論文,宣布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tài)特性,把質子局限在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了具有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
這是記者10日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的,該校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艷副教授是論文第一作者,據她介紹,燃料電池的潔凈、高效、無污染特點越來越受關注,燃料電池技術也是國家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個重點領域,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fā),是解決目前燃料電池應用的關鍵。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燃料電池創(chuàng)新研究團隊,一直致力于低溫、高性能燃料電池研究,聚焦高質子電導率電解質的開發(fā),歷經多年探索,經過反復試驗論證,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tài)特性,把質子局域于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具有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
“我們的研究如同給質子修建高速公路,即利用半導體異質界面場誘導金屬態(tài),助推超質子實現又快又好地‘跑起來’,從而獲得優(yōu)異的電導率。”吳艷說,這與傳統(tǒng)電解質材料電導率相比,提升了3個數量級,并且實現了先進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的示范。
半導體異質結構和場誘導加速離子遷移,是能源科學領域具有挑戰(zhàn)性的研究課題。該研究成果為質子限域傳輸提供了創(chuàng)新科學方法,將促進新一代燃料電池研究和發(fā)展,對發(fā)展能源新材料和新技術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yè)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