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了《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白皮書(2019)》,白皮書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的出貨量為22.8億平米,同比增長39.0%。
EVTank在發布的白皮書中對國內主要隔膜企業進行了按照2018年的出貨量進行了排名。十五強企業榜單顯示,采取濕法工藝的上海恩捷以46800萬平米的出貨量排名第一,國內市場份額上升到20.5%。而以干法為主的隔膜企業星源材質以22960萬平米的出貨量排名第二,國內市場份額為10.1%。前十五強企業門檻為2700萬平米。上榜企業中,干法企業6家,濕法企業9家,濕法企業明顯呈現出增長的趨勢。
伊維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白皮書(2019)》對已經公開發布了毛利率(凈利潤)指標的隔膜行業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分析,白皮書統計數據顯示,部分隔膜企業的毛利潤依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但是相比之前年度,均不同程度出現了下滑。尤其是隨著隔膜均價的進一步下降,以及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行業內尾部企業開始出現虧損。從公開公布財務數據的隔膜公司來看,僅上海恩捷、星源材質和鴻圖隔膜是盈利的,剩余的公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尤其是中鋰隔膜2018年的凈利潤虧損2.6億元。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表示,隔膜行業的高毛利率時代已經成為歷史,未來必須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率。吳輝表示,可以看到的是2019年以來,包括上海恩捷收購蘇州捷力,中材科技收購中鋰隔膜均表明,隔膜行業必須依靠規模取勝,隨著行業內龍頭企業的相互整合,尾部企業的機會將越來越小。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