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產業結構正在變“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化解由此帶來的風險,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大連石化爆炸事故、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和受臺風影響的福佳大化PX項目防波堤被毀事件之后,更受到輿論和公眾的關注。
11月28日,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舉辦的環渤海化工園區座談會上,環保部、工信部有關人士再次重申,要推進化工產業園區化、專業化發展,現有危化品生產企業應逐步向符合條件的化工園區集中。與會園區代表表示,沿海化工產業要在合理布局、進區入園的前提下,從“頭”做起,在環保安全規劃、嚴格項目準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等方面做好工作,促進行業整體安全水平和環境友好程度的提升。
“通過化工園區構建化工產業鏈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對于促進環保特別是節能減排有重要作用。推動單個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進展困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許多企業承擔不起環保裝置成本,環保建設往往成為裝樣子。而化工園區則可以對企業生產的廢棄物集中處理、集中排放。在化學品生產和儲存的安全問題上,化工園區集中管理化學品,對于控制安全極其有利,園區本身對安全要求較高,園區有專人監管,有配套的應急響應系統,有利于事故的管理和處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如是說。
東營港、滄州臨港、天津南港、大連長興島、曹妃甸、撫順等多家園區和企業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他們在談及沿海化工防范風險時,都認為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抓好源頭控制最為重要。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港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張軍介紹,做好安全規劃和嚴控項目準入是他們防范風險的主要措施。南港工業區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先后編制完成了環評、安全和消防等專業規劃。同時還規劃設立了環境風險防范區,工業區西側1千米范圍內全部建成綠色防護帶;工業區以外3千米范圍內將采取防護措施,并在建設過程中逐步進行用地功能置換,不再新建住宅,適當減少人口密度,確保園區與周邊居民長期和諧共處。此外,還開展了儲罐區安全管理、安全標識系統、危化品運輸線路和停車場、區域門禁系統等各種專項研究工作,為規劃工作提供指導。
張軍認為,從源頭上控制項目質量是保證園區環保安全工作的必要之舉。“在項目引進方面,我們建立了由招商、規劃、安全、環保等各部門共同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在項目談判的初始階段,安全環保等部門即介入工作,對于敏感項目通過現場調研、專家咨詢等方式及早提出專業意見,并成立由環保、化工、生態、安全、消防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建設項目專家庫,對入區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張軍告訴記者。據了解,兩年多來,天津南港工業區因安全環保方面的原因拒絕了多個項目,其中不乏投資過百億元的項目。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景東告訴記者,由于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引進的化工項目布局基本都在渤海邊上,因此環保安全問題是園區最重視的,為了實現從源頭上控制項目質量,除了在入區項目投資額和先進工藝上進行限制外,還對進入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的新、擴、改建項目從嚴實施環保審批,始終堅持執行建設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執行率達到了100% ,從源頭上控制污染,防止生態破壞。
在安監工作方面,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的經驗是加強對投產和在建項目現場監察,加大和加密現場檢查力度和頻次。“我們組織進行了多次夜間檢查,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嚴格執行環保法規的自覺性,對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起到了強有力的震懾作用。”李景東說,除了對于企業硬件設施的監管,加強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督導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