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雙碳”目標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11位院士專家圍繞“雙碳”目標下石化產業發展趨勢、面臨機遇挑戰、轉型升級方向等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提出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與措施,為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實現“雙碳”目標凝聚廣泛共識,推動石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該論壇由中國石化與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曹湘洪,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在庫,石化聯合會副會長、黨委副書記傅向升,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總工程師、中國石油集團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長楊衛勝分別作主旨演講。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王金成、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李超等6位專家分別聚焦烯烴、化工新材料、氫能、現代煤化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致辭,他說,在“雙碳”目標下,疊加地緣政治局勢影響,石化產業面臨深度調整,一系列重要轉折點將接踵而至。2025年前后,我國成品油需求將達峰;2030年前,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峰,我國將實現碳達峰,國內主要化工產品產能面臨全面過剩。這些都要求石化產業主動識變應變,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新時代新征程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道路,不斷提升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更好支撐我國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跨越。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石化化工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呈現了快速良好發展態勢。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我們要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設先進高效的石化化工產業體系;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持續提高污染防治攻堅保障能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完善政策保障體系,穩步推動低碳轉型。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表示,當前,我國正處于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統籌推進產業優化布局和調整結構,推動石化產業一體化、基地化、集聚化發展;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構建創新體系,增強我國高端化工產品的自主供給能力;堅持綠色低碳方向,提升安全發展水平,推動石化產業在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劉德順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中,對石化行業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必須堅決貫徹落實。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嚴控煉油產能規模,優化產能產品結構,推動產業提質升級;加大綠色低碳高效發展,探索煉油與風光儲氫等耦合發展新模式,確保能源供給安全;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石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重點行業之一,應該走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前列。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所在。
論壇指出,經過70多年的發展,我國石化產業已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體系,產業規模全球領先、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綠色低碳持續發展、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已經具備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但與實現“雙碳”目標下的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在原始創新能力、產業結構調整、綠色安全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在“兩個大局”下,石化產業既面臨一系列新的機遇,也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石化產業如何扛穩發展新使命、適應產業發展新形勢、落實時代發展新要求、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將成為全產業共同致力推動的時代課題。
論壇提出,石化產業要實現“雙碳”目標下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由“規模”擴張向“結構升級”發展模式轉變,加快產業“汰舊上新”,優化產能布局,提高高端化產品比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必須優化產業鏈供應鏈,提高石化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完善協同發展機制,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石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必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和用能結構調整,最大程度減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開發生物質、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動綠氫煉化發展,促進石化產業與新能源產業的融合;必須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分子煉油、綠色低碳化工、高端材料、節能新技術、循環化工、CO2利用技術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人工智能,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據悉,論壇由中國石化副總經理李永林主持。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茍護生致辭,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勇,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有關負責同志,相關行業協會、石油石化企業、石化產業園區、高等院校等200余名代表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