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華夏時報》、中國能源網、計然碳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的華夏“雙碳”能源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近百位行業專家和業內人士,以全新視角解讀“雙碳”背景下能源行業的新時代走向,深度解析能源領域當前技術層面的進步與市場變革,探尋能源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
2021年,新能源行業站上風口,能源市場波瀾起伏。財經評論家、華夏傳媒CEO水皮在題為《“雙碳”目標下能源產業新賽道》的主題演講中指出,“雙碳”概念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不斷提高美好生活標準、提升資源管理能力的必然選擇,是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全球關注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未來能源產業的新賽道將是光伏、新能源車和鋰電池。同時,煤炭、石油等依然是能源的主體,這些傳統能源的高效利用是未來必須高度關注的大事。
協鑫能源集團總經濟師徐庭陽認為,換電產業將是新能源行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換電產業在高頻次、便利性及補能方式方面,具有很多優勢。”他表示,國家已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而儲能產業是實施目標的關鍵。
隆基股份全球品牌總經理、隆基股份全球市場負責人霍焱認為,近幾年,光伏在應用層面已經就碳中和作出了有益嘗試,未來將通過更多、更便宜的光伏發電,創造更多清潔能源。
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傳統能源轉型迫在眉睫。在此形勢下,未來能源行業如何創新思維,推進轉型之路,完成能源供給與需求的雙重變革?與會專家指出,“雙碳”目標提出后,對傳統能源行業壓力最大。在未來整體的發展過程中,如何解決碳排放問題,如何符合未來整體“雙碳”目標下新的能源產業發展,是企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當前,傳統能源企業面臨三大挑戰,即傳統發展模式如何實現安全、經濟、綠色協同發展的問題,整體與局部、集中與分布式的統一問題,生產要素盤活與融合創新的問題。他們一致認為,傳統能源企業有實力、有能力實現轉型發展,正走在加速轉型的路上,未來可期。
蘇州大學能源學院副教授趙建慶認為,在企業創新及能源轉型道路上,應該多關注新材料、新體系、新技術的應用,希望技術跟工藝端能夠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借助設備端,使企業技術層面能夠快速提升生產效率。同時,學術界要加快如二氧化碳轉化等核心技術研究的推進工作。如果實現了技術突破,碳達峰碳中和壓力會顯著降低,但這需要時間。
目前,很多傳統能源企業已經加快對氫能產業的布局,如氫能的制、儲、用、加等業務。中集安瑞科氫能研究院院長李懷恩提出,氫從儲能角度來說,相比其他儲能有獨特優勢,比如可以大規模、長期儲存。但成本將成為制約氫儲能應用的根本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技術的進步。
數字化轉型是與會專家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國網能源研究院能源數字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藝新認為,未來,能源與數字化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大型能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使命和責任體現在強化數字時代競爭優勢,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企業、為經濟社會提供基礎性的公共服務等。他表示,轉型需從“戰略、運營、技術、人才、制度”五個方面協同推進。首先要以數字化戰略為先導,推動能源企業適應國情、地情、市情、企情要求;其次要將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重塑能源企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開創數據要素暢通的發展新局面。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