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吉林省重工業比例偏大、企業設備老化、能耗偏高,全省單位GDP能耗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0%。而該省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的化工行業,長期以重化工業、老企業為主,一些企業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設施老化陳舊,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的壓力自然很大。但在8月8日工信部公布的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中,吉林省卻僅有9家企業上榜,涉及水泥、造紙和酒精3個行業共88.6萬噸產能。這與吉林省石化行業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提前實行產業升級不無關系。
素有“化工之城”之稱的吉林市,擁有200多家化工企業,能源消耗占全市近一半。“現在,吉林市化工企業幾乎都在園區里了。”吉林化學工業示范園區副主任吳亞民自豪地告訴記者。在推動化工企業入園的同時,吉林省以化工園區建設為依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加強化工園區的環保建設,以帶動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十一五”期間,國家級園區、吉林化學工業示范園陸續關停了29套能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后的老舊裝置,同時圍繞清潔生產,先后引進專利技術20多套,其中30萬噸/年含硫廢水制酸等項目被列為吉林省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專項資金扶持項目,污水處理廠水解酸化池(事故池)擴建工程作為國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十一五”規劃》項目獲環境保護部、財政部減排獎勵資金90萬元,財政補貼520萬元。
吉林省還將化工園區作為延伸產業鏈、實現資源綜合利用、調整產業結構的推手。目前,吉林化學工業示范園區內已經形成了煉油乙烯、乙烯副產利用、化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等幾大產業鏈,力爭在3年內實現產值100億元。松原市通過建立化工園區來調整產業結構,把項目建設重點放在延伸石化產業鏈上,通過建設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百萬噸化肥項目,改變了原來以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為主的局面,正努力打造吉林省內“第二個”石化生產基地。
吉林省還加快了調整能源結構、建設清潔能源步伐。吉林省正在化工園區內加快實施“氣化吉林”工程,目前吉林省天然氣生產能力已達到22億立方米。吉林石化正對其下屬有機合成廠、煉油廠、化肥廠等6個單位實施天然氣替代燃料油(煤)改造,預計改造完成后,吉林石化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含氮化合物及粉塵排放量9.54萬噸、971.24噸、2273.04噸、308噸,各加熱爐、鍋爐及裂解爐熱效率將提高到92%。
吉林省化工行業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積極實施技術改造,提高節能減排能力。吉林化纖能量系統優化、長山化工采用干煤粉氣化工藝技術、吉林石化濃硝酸技術改造項目等項目的實施,都切實提高了吉林化企的節能減排水平。
此外,吉林省還根據其農業大省的特點,發展以農作物為原料的特色生物產業基地。吉林省將建設亞洲最大的玉米化工醇基地;推進長春大成生物科技建設100萬噸/年生物化工醇、100萬噸/年生物聚酯、100萬噸/年生物樹脂和10萬噸/年谷氨酸等項目;建設用蓖麻油生產癸二酸、尼龍1010樹脂等項目。
經過提早規劃、布局,目前吉林省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據吉林省發改委主任李福春介紹,經過前四年的努力,吉林省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標。今年,為了確保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5.6%、主要污染物排放零增長的目標,吉林省計劃再關停小火電機組65萬千瓦,淘汰水泥85.6萬噸、造紙4.5萬噸和酒精2.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