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佛燃能源”)與英國BP(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BP”)舉行的《天然氣購銷關鍵條款協議》“云簽約”儀式吸引了燃氣行業眼球,此舉是佛燃能源進軍國際天然氣市場,完善天然氣全產業鏈的一次新突破。
不只是佛燃能源,近年來隨著我國城燃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城燃企業通過布局LNG接收站、開展國際LNG貿易等方式進軍上游、打造天然氣全產業鏈的趨勢日益明顯。
發力上游業務
根據協議,佛燃能源全資子公司深圳前海佛燃能源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將向BP采購天然氣,每年采購量不超過60萬噸。佛燃能源方面表示,此次合作是國內城燃企業與國際天然氣資源商合作的一次新突破,對佛燃能源走向海外,與國際能源巨頭共建戰略合作關系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對于進軍上游的戰略,佛燃能源的動作遠不止于此。2019年5月,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廣東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調整的通知,新增了5個液化天然氣儲備庫項目,其中包含佛山燃氣沿海和內河儲氣庫兩個項目,其中沿海項目兼具LNG接收站功能。
同樣在布局上游的還有北京燃氣。北京控股近期發布公告稱旗下其附屬公司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獲得發改委批復。據悉,該項目總投資201億元,主要包括10座20萬立方米LNG儲罐及相關配套接卸、氣化、裝車等設施,并預留2座20萬立方米儲罐擴建用地,碼頭設計接卸能力達500萬噸/年,將大幅增加其冬季應急調峰能力及氣源獲取能力。
去年9月份,北京燃氣旗下上市公司北京燃氣藍天還與中國森田及中天能源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發揮各自優勢,互惠合作。其中中天能源擁有位于長三角的江陰LNG接收站和位于珠三角的潮州LNG接收站,兩個接收站均計劃于2020年底投入運營。
“在此合作基礎上將進一步夯實液化天然氣業務的全產業鏈優勢,提升上游氣源獲取的渠道和市場競爭力,利用中天能源的潮州及江陰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低成本取得穩定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北京燃氣藍天在公告中表示。
采購更便宜的LNG資源
“從政策層面講,主要是為了落實我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相關要求,因此很多企業會去做儲備。這也給了城燃企業自己建設儲氣庫、LNG接收站等儲氣調峰設施的機會,是很大的利好,政策向這方面傾斜,相關部門在審批上也更容易。”一位不愿具名的燃氣行業專家對記者表示。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理事長助理遲國敬也對記者直言:“目前,城燃企業進軍上游的趨勢比較明顯,上游進口LNG對民營、地方國企慢慢都會放開,政策也在向這個方向引導。只要有資金,上中下游各環節都可以投資。”
事實上,近兩年來,全球LNG市場供需日益寬松,終端消費趨緩,LNG現貨價格走低也是城燃企業進軍上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特別是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天然氣消費量下來了,LNG價格也下來了,給國內很多燃氣企業或能源企業帶來了機會,可以去國際上采購很多更便宜的LNG現貨,目前看LNG價格是近10-15年的最低價。去年就有燃氣企業通過競拍中海油的“窗口期”從海外采購便宜的LNG資源,但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如果自己有接收站,就更好了。”上述不愿具名的燃氣行業專家說。
“目前來講,上游‘三桶油’在國際上買不到長期大宗的便宜貨,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倒有可能,這就是為什么要放開上游產業鏈的一個原因。如果自己有接收站,一定會自己做的。”遲國敬表示。
上述不愿具名的燃氣行業專家進一步指出,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城燃企業進入上游領域,主要目的就是保證資源供應,但采取的手段可能不一樣,比如可以像佛燃一樣與BP簽定長協、建設LNG接收站,另外收購海外上游資產、參股LNG工廠也都是有可能的。
全產業鏈模式將成趨勢
一方面是下游城燃企業進軍上游,另一方面是上游供氣企業開始加速終端城燃市場布局。比如,在上游資源方面擁有絕對優勢的中石油,從2018年底即開始轉向以終端零售業務為發展核心,并在天然氣行業開啟大規模并購模式。
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家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上下游產業相互融合的全產業鏈模式將成趨勢。
“過去任何模式都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城燃企業都得適應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需求,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在新的商業環境下開展業務。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對城燃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未來就看誰能贏得客戶。”遲國敬說。
上述不愿具名的燃氣行業專家也表示,在當前行業新趨勢下,下游城燃企業要做得更好,服務更到位,與用戶的粘性更強,贏得客戶才能贏得市場。
對于城燃企業未來的發展,遲國敬建議:“一是要開展廣泛的國內外交流,以現代價值觀和方法論去尋找合適的參照系并結合本地情況加以學習利用;二是要從國際上市場化改革環境下保持穩定經營的國際燃氣公司的理念去理解經營之道,尊重客戶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及審美觀念,加強信息公開及與客戶的溝通交流,發掘客戶潛在需求,加強與相關企業合作,促進跨界融合發展。三是應沿著從燃氣供應商向清潔能源供應商進而向城市服務商的方向轉化,適應時代發展需要。”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