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研撰的《2018—2019中國氫經濟發展年度評價報告》(下稱《年報》)在會議期間發布。
《年報》顯示,氫能以其潔凈、高效、高熱值、環境友好等特點,成為能源革命的關注熱點。據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Council)預測,到2050年,氫能占全部能源消費的比重將提高到18%,氫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5萬億美元。其中,氫能利用最重要的領域是交通運輸,2050年,交通運輸用氫能占氫能總消費的比重將達到28%。
目前,氫燃料的制取技術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氫、光解水制氫和電解水制氫等,各種技術的應用各有利弊。
從制氫能量來源看,化石燃料制氫技術成熟,是目前制氫的主流技術,但是制取的氣體含雜質需提純且環保性較低。電解水制氫技術成熟,但是節能環保效果取決于電力來源。光解水制氫因太陽能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但其技術尚未成熟,距實際應用還有較長距離。
從制氫成本來看,煤氣化制氫成本最低,其次是天然氣制氫,電解水制氫成本最高。目前,相比于石油價格,煤氣化和天然氣制取氫燃料的市場已有利潤空間,電解水制氫的經濟成本大于收益,仍需補貼。
從綠色發展角度來看,煤氣化和天然氣制氫的碳排放量較高。利用棄水、棄風、棄光、棄核等可再生能源來電解水制氫,更符合節能減排可持續的要求。
《年報》分析認為,未來制氫方式的發展趨勢主要受技術可用性、成本可控性、綠色可循環性這三大因素驅動。國際能源署預計,由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和氫氣產量的擴大,到203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制氫成本可能下降30%。
中國經濟信息社是新華社經濟信息事業的主體,秉承“服務經濟建設中心工作、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使命,持續跟蹤研究氫經濟領域的發展動態,服務氫經濟發展與應用。(吳瓊 郭文嘉)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