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消息:在濱海新區加快開發開放進程中,大港這塊熱土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開發220平方公里的南港工業區納入《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中華民營經濟園區43平方公里、官港旅游風情區22平方公里同時推進。同步規劃開發規模如此大的經濟園區,創大港歷史之最,成為濱海新區一大亮點,凸顯“工業主導,園區帶動”發展戰略。
亮點一 南港工業區
土地是發展的要素,大港向大海要地開疆拓土。沿著大港海岸線南行半小時,就到達本市東南端。這里是一望無際沿海灘涂和淺海,這里一改往日的寧靜,機器聲、馬達聲讓這塊沉睡的土地變得熱鬧非凡,這就是南港工業區的建設現場。規劃面積擴大到220平方公里,成為天津市空間發展規劃“雙城雙港”戰略中天津港的“姊妹港”。這一規劃將結束大港無港口的歷史,使濱海新區形成以南北兩大主力港區為核心的“一港多區”港口布局體系,整個南港按照規劃將建設四大產業園區,即碼頭倉儲現代物流園、現代石油化工園、裝備制造園、循環經濟公用工程園,每個產業園區都由多個職能不同的組團組成,做到每個產業園區各具特色、且都有可依托的碼頭岸線,著力打造世界級重化產業和港口綜合體。目前,南港工業區日填土量達15萬立方米,已經完成陸域面積10平方公里,圍海造陸面積17平方公里正在進行吹填造陸,一批總投資43億美元的歐美石化項目已經落戶在這里。
亮點二:中華民營經濟園
太平鎮坐落在大港區南部,也是天津最南端。這個鎮人口3萬多,農民的收入哪里來?在人均耕地不太多的情況,單純靠糧食種植改變農民生活質量需要較長時間,建設園區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大港新開發建設的中華民營經濟園助農民致富,一次規劃開發建設43平方公里的園區,使周邊1萬多農民直接受益,最終拉動20萬人就業。
中華民營經濟園區被定為世界華人項目的承接地、天津城鄉統籌發展的示范區。功能定位在以新型工業為主導,新型物流、旅游為優勢的綜合性經濟園區;產業定位在三大基地,即以機械制造業為代表的生產制造業基地、以生物科技產業及業務流程外包為特色的生產服務性基地、以新材料、新能源循環經濟為特色的示范性基地。
目前,中華民營經濟園進入火熱建設階段,先期啟動3億元資金已經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一期16.3平方公里正在按照“九通一平”的標準進行配套建設,園區主干道和8000平方米綜合樓近期建成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儲備項目10余個,意向投資額200多億元。
亮點三:官港生態游樂園區
官港生態游樂園區前身是天津市官港森林綠化基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每到春天,來自不同行業的市民群眾在這里栽樹,如今走在這里,已經是郁郁蔥蔥。就是這片曾經全市最大的綠化基地,一場升級革命在如火如荼展開。著力打造生態、休閑、觀光、文化、娛樂于一體的特色景區新理念。規劃22平方公里的官港生態旅游區,按照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建設標準,生態旅游區劃分為國際風情、水上游樂、機械游樂、科幻體驗、生態濕地、總統農場、康樂療養、高爾夫社區、湖色觀光、森林覆蓋、生態景觀廊和社會服務12個主題功能區,每個功能區引進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影響的旅游項目,目前,官港生態旅游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總投資1.1億元的奧林匹克博物館一期主體完工,總投資15億元的五星級新加坡生態酒店和生態住宅區項目年內正式開工,投資15億元的國際風情街項目完成設計規劃,占地1000畝的鹽生植物園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