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億立方米的需求量預計建立在,原本河北省下達的煤改氣計劃為:居民煤改氣180萬戶,鍋爐煤改氣4500蒸噸。但實際情況是,居民煤改氣預計完成260萬戶,鍋爐改造11700蒸噸。
冬季天然氣的“保供戰”已經打響。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獨家獲得了一份中石油方面的回應,稱今冬明春集團公司資源安排時已經最大程度向京津冀地區傾斜,共安排天然氣205.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33.2億立方米,增幅19.3%,遠高于五年來的平均增幅。
中石油表示,供向京津冀地區的天然氣增量占其今年全國增量的75.4%。在增量中,河北省又成為了重中之重,冬季預計用氣量增至50.2億立方米,增幅高達57.9%。
此前該省環保廳曾預計冬季總天然氣用氣量將達到65億立方米,按這一數字測算,中石油的供應量占比將會超過77%。這就意味著,保證河北用氣成為中石油今冬工作的重點,中石油也成為河北省今冬保供的最大一仗。
依據去年用氣量和此前下達的“煤改氣”指標,并與用戶和地方政府進行了多次溝通后,中石油方面確定了50.2億立方米的計劃用氣量,但因“煤改氣”進程大大超過預期,11月已經超計劃供應了7300萬立方米。
盡管如此,自11月供暖季開始,整個華北地區的天然氣缺口驟增。當月底,河北省發改委宣布自28日開始進入全省天然氣供應Ⅱ級預警狀態(及橙色預警),依據相關政策,當天然氣缺口到達10%且不足20%時即進入這一預警狀態。
截至記者發稿時,這一預警狀態尚未終止。
不過,7日上午環保部發文稱,為保障群眾溫暖過冬,凡散煤綜合治理沒有完工的項目或地方,可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這意味著新增天然氣需求的節奏可能放緩。
被低估的“煤改氣”需求
在冬季到來后,河北省成為今年中石油北方天然氣供應量增幅最大省份。
“公司安排河北省冬季資源量50.2億立方米,比去年增加18.4億立方米,占北方八省市的50%。”中石油方面表示。
查閱近幾年北方各省份的冬季天然氣消費量變動情況可知,在連續數年的平穩增長后,河北省于今年迎來了“大爆發”,而引起這次爆發的主因,是“煤改氣”工程的超預期推進。
依據此前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方案》,河北省共8座城市被納入“煤改氣”的范疇,依據10月31日河北省環保廳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的披露,今冬供暖季預計共需65億立方米,“目前已基本落實”。
65億立方米的需求量預計建立在,原本河北省下達的煤改氣計劃為:居民煤改氣180萬戶,鍋爐煤改氣4500蒸噸。但實際情況是,居民煤改氣預計完成260萬戶,鍋爐改造11700蒸噸。
按照現在用氣的規模來看,一位消息人士預計今年河北省冬天可能要用到82億立方米,會有接近17億立方米的需求增量,這里邊可能有接近1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要管道來供給。
這就意味著,擁有華北天然氣管網的中石油集團,還要面臨接近10億立方米的增量需求。
依據計劃,11月份中石油已經向河北地區增加了7300萬立方米的供應,而按照目前的溫度和運行狀態預測,12月份河北省需求將超計劃300萬立方米/日,整個月則將超過1億立方米,“如果氣溫進一步下降,將會超計劃更多”。
更為嚴峻的是,放到整個中國北方大環境考慮下,“煤改氣”引起的天然氣需求“超標”將會更多。
“從今年夏天開始,天然氣的需求就在持續增加,我們之前與中石油簽訂的合同已經滿足不了增量的需求了。”山東地區的一位城市燃氣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他還無法向記者透露該公司在山東地區“2+26”城市中,“煤改氣”提升需求的具體數目,但他很確定地告訴記者,“壓力較大”。
于是,在LNG買不到、民用和部分非民需求卻又不能不滿足的情況下,三大石油公司如何通過互相溝通保證管道氣的供應,成為了今冬天然氣“保供戰”的關鍵。
“橙警”下的保供戰
據上述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河北省日均用量在4500萬至5000萬立方米/日,如果按照《河北省天然氣迎峰度冬應急預案(2017~2018)》測算,橙色預警開啟后的缺口大小應在450萬至1000萬立方米/日內。
“按照往常來說,這一缺口是可以通過LNG市場的采購補充,但今年供暖季開始后LNG價格飆升,而且現貨也很難購買,供應壓力就全在管道氣這邊了。”該人士表示。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12月4日周一,國家發改委要求11個地區召開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提醒告誡各個LNG行業和社會相關組織依法誠信經營,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價格違法和壟斷行為。
“自周一開始,內蒙古LNG接收價格從8000元/噸降到了7400元/噸。”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劉廣彬告訴記者,“下降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供需環境發生了改變,而是此前由發改委主導召開的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
但即便如此,目前現貨市場仍存在“有價無市”的現象,LNG的供給跟不上需求的上升。石家莊市一位從事LNG貿易的人告訴記者“。都是競拍的方式拿氣,來一車就能賣一車。”
同時,因北方地區LNG接收站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來自境外的LNG不能及時供應。一位市場人士告訴記者,中石油位于唐山的LNG接收站目前已經連續數周“滿負荷運行”。
為了應對這一增量的缺口,6日,中石油中海油兩家央企宣布聯手保障京津冀地區供應,來自天津臨港中海油LNG接收站的每日500萬立方米天然氣進入中石油在整個京津冀地區的管網,保證冬季供應。
這也符合此前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做好2017年天然氣迎峰度冬工作通知》的要求。《通知》表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業要加強協調配合,在滿足現有市場需求的同時,統籌管輸和LNG接轉能力,滿足重點地區用氣需要。
除了高企的國內LNG現貨價格以外,來自中亞管道氣輸量的大幅削減,也為冬季“保供戰”增加了壓力。
據悉,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進入中國的天然氣,從冬季前的1.3億立方米/日降至不足1.1億立方米/日,削減幅度入冬以來就一直持續。“未來甚至會低于1億立方米。”一位石油央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一位接近烏茲別克斯坦方面的人士向記者確認了這一事實,他表示在新總統上臺后為兌現保證國民需求的承諾,對華輸氣就相應減少,最近國內入冬還有一些節日活動,能耗會增加。
現在只能依賴海上進口LNG滿足增量,但在北方接收站運行能力已基本見頂的狀況下,為保民生也只能靠壓減其他用戶的用氣量了。
“對我們的內部直屬企業,如撫順石化、錦州石化等單位,壓減至了最低負荷,占遼寧省總用氣量的20%。”中石油方面表示,“同時也在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為進一步的壓減做好準備。”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