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國內石油上游不景氣,造成下游市場萎縮。
今年,雖然油價有所回升,國內石油全行業感到了暖意,但各子行業之間冷暖不均。尤其是煉建領域,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煉建施工企業如何另辟蹊徑求生存?
“老店”低聲嘆息的背后
10年前,國內煉建市場火爆,投資上馬的大型工程多,煉建企業人手不夠,到處“招兵買馬”。
10年后,項目銳減,系統內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煉建施工企業陷入窘境。而系統外的煉建化建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記者在一家昔日煉建“霸主”的企業采訪,一位專業人士說:“論資質,我們有國家特級資質;論規模,海內外有50多個項目;論品牌,我們‘鐵軍’品牌在系統內響當當60多年。但現在,市場環境變了,我們不得不找米下鍋。”
縱觀集團公司系統內,削減工程投資,新上項目放緩,僅有投資額度極小的檢修、技改、環保、產品升級項目。然而,在集團公司系統外,國企、民企計劃投資的煤化工、煉油及石化項目比較多,但受到國際油價、天然氣供應、國內環評等因素的影響,進展比較緩慢。
在同行競爭、僧多粥少的環境中,競爭異常激烈。一項工程投標就有數十家施工企業競相壓價,甚至放棄微利;同行之間管理模式、用工形式、運作形式不同,加大了煉建施工企業參與競爭的難度。
![]() |
現場吊裝特大型分餾塔。王進 攝 |
打開自我封閉的枷鎖
市場在變,企業若不變,就是死路一條。但問題是怎么變?
系統內空間變窄,逼著煉建施工企業轉變發展方式,以市場資源為王,爭先恐后地向外拓展。
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丁仁義對記者說:“企業不能活在過去,而要活在未來!僅僅掌握優勢不會新生,而把握趨勢才會重生。”
這家公司今年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針對域外市場、新興市場、海外市場的開發布控,突出后續市場培育。特別是,一建公司把經營觸角延伸到民企投資的煉油化工、精細化工等建設市場,已在經營中使系統外市場份額增長到64%。
進入微利時代,煉建施工企業采取“低回報求‘深耕’”的戰略也不失為上策的選擇。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七建設有限公司順勢而為,也在頻頻涉足化工、電力、冶金等域外市場,全力以赴“走出去”找活攬活。
管道局也在域外市場屢有斬獲。該局與中石化在長輸管道建設領域首次聯手合作,使儀征至長嶺原油管道復線工程主體告捷,實現了“互幫互助,互利共贏”目標。同時,承建了山東?;癁H坊港至?;斢凸芫€工程。
敢于嘗試,突破瓶頸,使一批“破冰”闖市場的煉建施工企業靠生存能力贏得了市場的尊重。
轉型之后收復失地
一些煉建施工企業打破傳統地域限制,通過推陳出新,異軍突起。其中,一建公司的轉型“蝶變”令人振奮。
回首“十二五”期間,一建公司已在民營化建市場深耕多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當時為確保系統內一系列項目,不得不忍痛地退出了民營化建市場。
然而,與之對照鮮明的是,大批中國化建施工企業卻在這片領域悄無聲息地堅守了10多年,與各方業主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合作關系。
2015年,一建公司重新跨進民營化建市場。面對星羅棋布的市場棋局,一建公司從承建考驗期的“外圍工程”到瞄準業主“核心工程”,從幾百萬元的零星工程到近億元的大工程,既要承受生存環境的壓力,又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所以,公司上下不得不精打細算。
以福建民營精細化工建設市場為例,一建公司承建的福建申遠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的三個標段工程,原先被許多業內人士預測可能虧損,但到2016年年底結算,這個項目卻因為管理嚴細而獲得“真金白銀”,令人大為驚喜。
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一建人。
盡管轉型之路極為艱辛,但一建人靠實力跨行業、進地方、闖民營,打拼了一片新天地。在西部,一建塔里木項目部南跨4000公里,頻下云南終于承攬到由能投天然氣產業有限公司投資的72公里陸良天然氣管道工程;在中部,一建在山東日照,憑持之以恒的“修行”,贏得民營市場的青睞,中標2萬噸/5千噸液體散貨碼頭配套丙烯罐區PC工程。
面對收復失地的業績,丁仁義清醒地說:“要擴大系統外的市場開發成果,拓展生存空間,需要長時間的錘煉積淀和勤奮深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