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明確‘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的同時,再次把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全年工作的主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焰章接受新華記者采訪時說,這表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是今年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
丁焰章表示,如果把2016年稱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的一年,那么今年應該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攻堅的一年。特別是對于能源行業而言,煤炭產能過剩、非化石能源占比偏低、系統缺乏協調性和靈活性等問題依然突出,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從三個方面著力推進。
“首先是去產能、防風險。”丁焰章說,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今年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同時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要加大不符合煤炭產業政策的煤礦淘汰力度,有序發展先進產能,規范煤礦項目建設秩序,進一步化解煤炭產能過剩;另一方面要嚴格落實煤電風險預警機制,調控煤電建設節奏,加大淘汰落后煤電機組力度,加快煤電結構優化升級,有效防范和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
其次是調結構、促轉型。丁焰章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著力改變結構性失衡,實現轉型升級,具體到能源領域就是要加快“雙重更替”步伐,提高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的水平。一是要通過加快西南水電基地開發進度、安全有序發展核電項目、優化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建設開發布局、加大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的利用規模等方式,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二是要推廣煤炭綠色開采技術,擴大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范圍,推進油品質量升級,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實現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
“第三是補短板、提效率。”丁焰章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是補短板,具體到能源領域來說,就是提高能源輸送和系統調節能力,實現生產-輸送-消費-儲存等環節的協調發展。通過統籌送受端資源條件、市場空間、承受能力等,因地制宜地推動油氣管道、輸電通道建設,實現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結合調峰需求、站址條件等,優化儲氣庫、調峰氣電、抽蓄電站等發展布局,加大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力度,增強系統運行靈活性,提高系統調峰能力和運行效率。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