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如往年,國際石油行業將受到多種因素沖擊,行業內外、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市場狀況和價格走勢。但是,與歷史上大多數年份不同,2022年推漲和壓制油價的因素都會異常強大,利多和利空因素將激烈交鋒,會讓2022年的石油市場變得特別復雜。
石油投資下降影響供應
從長期看,未來全球石油勘探開發投資將減少,這已成為業內共識,而投資減少會導致石油產量下降,從而利多油價。
石油是一種化石能源,也是氣候治理重點“收拾”的對象之一。未來,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征程中,各國政府和國有企業對石油的相關投資總體上無疑會明顯下降。私人資本對石油行業的投資也會受到越來越大的制約。石油項目的成本回收比往期長,許多大型石油項目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收回成本。隨著各國氣候政策逐漸趨嚴,投資者越來越擔心——投資長周期的石油項目,收不回成本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這種市場情緒對石油投資形成壓制。2021年12月,國際能源論壇(IEF)和國際知名咨詢公司IHS Markit共同發布研究報告,稱2019年世界油氣上游投資額為4410億美元,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2020年投資額下降到3090億美元,2021年雖有回升,但也只有約3410億美元。報告提出,為了維持石油供需平衡,世界油氣上游的投資需要持續增加,到2030年需增至5000億美元以上。
然而,國際能源署(IEA)測算,如果世界各國嚴格遵守碳中和的承諾,那么從2020年到2050年,全球油氣投資額的年平均值會只有2100億美元左右,遠低于目前的水平。油田老化會導致產量下降,世界油田產量的年自然衰減率在3%以上。如果不持續投資,今后的石油產量必然會越來越低。國際能源論壇和IHS Markit預測,如果沒有新增投資,到2025年和2030年,非歐佩克產油國的原油日產量將在目前水平上分別下降900萬桶和2000萬桶左右。
另一方面,2030年前世界石油消費量大概率不減反增。在供應大幅下降的同時,需求卻穩定或上升,其結果難免是供求關系緊張、油價上漲。
基于上述原因,近期較多投行預測國際油價未來將上漲。比如,2021年11月,摩根大通預判,2022年和2023年,由于供應短缺的加劇,國際油價將分別漲破每桶125美元和150美元。
不過,雖然今后石油投資減少、產量下降的方向基本確定,但是其道路不會是筆直的。
第一,石油投資額很可能不會持續減少,在某些時期會出現反彈。比如,在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坐莊。在民主黨執政的時期(比如,當前的拜登-哈里斯政府時期),美國金融機構向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投資會受到較多政策限制。但在共和黨坐莊的時候,大規模的石油開采及華爾街對石油行業的投資會得到美國聯邦政府的支持和鼓勵。
第二,在投資減少和產量下降之間,以及在產量下降和供需緊張之間的時滯會有多長,尚待觀察。也就是說,世界石油投資的減少要發展到什么程度、持續多長時間,才會導致石油產量的明顯下降,并進而造成嚴重的供不應求?這些難以準確預判。
美國政府致力打壓油價
美國政府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歷來不可低估。遠的不說,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在四年任期里,就曾經通過發推特等方式,多次在國際石油市場里掀起軒然大波。
2022年11月,美國將舉行國會中期選舉。這次選舉將對今后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美國政治的發展方向產生重要影響。目前,民主黨在國會參、眾兩院均占優勢,這對拜登政府的施政有利。但是,民主黨在參議院里的優勢其實十分微弱,主要靠副總統哈里斯在一旦僵局出現時打破平衡的那一張關鍵票,對共和黨參議員形成威懾。
由于國內出現經濟混亂,美國近期的選情對民主黨不利。長期以來,美國物價總體穩定。但是,拜登成為總統后,美國物價加速上漲。2021年11月,美國通貨膨脹率升至6.8%。上一次達到這么高的水平,還是在遙遠的1982年6月。惡性通脹已導致許多美國民眾對拜登總統及民主黨政府不滿。
油價大漲既是美國通貨膨脹加劇的表現之一,又是重要的推手之一,因為油價的上漲除直接加重美國有車家庭的經濟負擔外,還通過抬高美國商品和社會服務的交通運輸成本,間接推升美國的通脹率。
在美國這個“車輪上的國家”,汽油價格主要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自2021年5月起,美國普通汽油的價格始終維持在每加侖3美元以上,至今已經持續半年多。上一次出現這樣的高價,還是在2014年。如果拜登-哈里斯政府在2022年仍然不能讓汽油價格明顯下降,那么會有更多美國民眾合理地質疑拜登總統及民主黨政府的經濟管理能力和治國能力。所以,為了打贏國會中期選舉之戰,拜登政府在選前必須竭盡全力讓汽油價格降到足夠低——也就是對民主黨足夠安全——的水平,而由于美國汽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高度相關,所以拜登政府的選舉需要會對國際油價形成強大的下行壓力。
國際油價很難再“牛”
除了世界石油投資熱度的變化、美國選戰等因素外,還有較多因素會影響2022年的國際石油市場,它們包括美聯儲的議息決定、美國頁巖油產量的變化、“歐佩克+”的產量決定、中東北非地區政治局勢、美國與伊朗核談判的進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勢、中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宏觀經濟狀況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將共同決定2022年國際石油市場狀況及國際油價的走勢。
粗略判斷,相關投資減少會造成世界石油產量的下行,但這不一定會在2022年得到足夠充分的體現,而美國政府決心打擊高油價及美聯儲等世界各國央行收縮貨幣的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及成品油消費的壓制等仍將存在,這些因素對2022年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很可能會更加直接和明顯。2021年國際原油價格大漲,布倫特和WTI的平均價分別約為每桶71美元和68美元,比上年分別大漲64%和72%,漲幅驚人。但是,2022年油價很難繼續“牛”下去。初步預判,2022年布倫特均價將在每桶60美元至70美元。(作者王海濱 系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經濟師)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