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62-36k井是大港板橋油田的一口低產井,今年它完成逆襲,日產能力達7.7噸。這一變化是這個油田對邊底水稠油油藏的“切脈問診”,實施二氧化碳吞吐技術而來。截至8月14日,這口井穩產達到150天。
與此同時,板橋油田實施該項技術的另外25口井增油降水效果也十分明顯,平均單井日增油4.5噸,累計減少采出水近50萬立方米。
板橋油田是大港油田中早期的產油“明星”,經過40余年的開發,中淺層邊底水稠油油藏進入開發瓶頸期,急需尋找到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徑。
以質效雙增為目標,科研人員認真開展油藏工程研究,分析區塊底水錐進規律及特征,通過應用數值模擬技術模擬底水錐進過程,精準落實了剩余油的分布,并結合二氧化碳吞吐油藏數值模擬研究,優選出適宜實施吞吐的油井。
實施過程中,針對吞吐井油稠及二氧化碳存在液態低溫、遇橡膠溶脹、腐蝕性強等難題,技術人員積極開展二氧化碳注入工藝研究及舉升方式優選。結合油井井筒情況,嚴格控制二氧化碳注入速度,并對部分油井實施套管注入工藝取得成功,單井節約井筒準備費用近15萬元,減少占井周期7天。
技術人員持續優化二氧化碳單井注入量、注入速度、燜井周期、放噴等注采參數,最終確定了適合板橋油田油藏各項參數的范圍,有效提升了單井的增油效果。二氧化碳吞吐油井(館陶層油井)增油量由初期的日增3噸提升至日增5.5噸,參數優化成效顯著。
截至目前,二氧化碳吞吐技術共計實施26井次,實現單井日均增油4.5噸,累計增油1.45萬噸,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采水、輸水、水處理、注水等能耗費用,實現了效益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