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中國石化西北油田第七次部署亞洲陸上第一深井——塔深5井,設計井深9010米,超過了塔里木油田輪探1井的8882米,同時超越珠穆朗瑪峰高度162米。自2016年發現至今,西北油田已在順北油氣田鉆成50口超深井,累產油166.28萬噸,累產氣4.8億方,已建成年產油87萬噸、天然氣3億方產能陣地。
塔里木盆地地質構造特殊且復雜,其中順北油氣田埋深普遍大于8000米,經鑒定為亞洲陸上最深油氣田。為將地下8000米深的原油開采到地面,西北油田從2002年就開始專注于超深井鉆井技術。
順北油氣田受斷裂運動影響,地層極其復雜,井底溫度高。在8000米深的定向井中,鉆具“軟得像面條”,鉆井存在工具造斜能力差、摩阻扭矩大、井眼軌跡控制難度大等難點。
對此,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反復試驗與創新,形成集降摩減阻工具研發、快速鉆井軌道設計、井眼軌跡精確控制和水平井安全延伸綜合評價于一體的超深水平井井眼軌跡“精確制導”控制技術,相當于給鉆頭加裝GPS導航系統,實現在8000米深的地下三維空間中“指哪兒打哪兒,精確中靶”。
順北油氣田儲層受斷裂控制,需定向側鉆溝通儲集體。技術人員首次建立基于儀器抗溫、機泵條件、鉆柱強度、摩阻扭矩等多因素約束的超深水平井安全鉆井評估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垂深下的延伸位移,通過反復模擬,最終認為水平位移由300米延伸至960米是可行的,保障順北評1H井順利鉆至設計的水平位移完鉆。
超深還帶來了井眼漏失、井壁垮塌等復雜,不僅延長鉆井周期,甚至導致全井報廢。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通過近5年技術攻關,形成了超深復雜地層井筒強化技術。通過應用,單井減少志留系漏失周期66天,降低奧陶系垮塌復雜161天,不僅保障了超深井快速成井,還累計節約鉆井費用2.3億元。
實鉆中,多口井多次刷新石油工程施工紀錄。其中,由江漢石油工程承鉆的順北5-5H井曾創4項亞洲鉆井紀錄,由華北石油工程承鉆的鷹1井曾創8項國內鉆井紀錄。此前,西北油田已6次成功鉆出亞洲陸上第一深井,標志著西北油田已掌握世界先進的超深井鉆井技術。
正是因為超深井鉆井技術的進步,才使西北石油人有實力、有底氣再次部署亞洲第一深井“塔深5井”,預示著西北油田將再次打破亞洲陸上最深鉆井記錄,推動塔里木盆地新領域新層系的超深層油氣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