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日從山東港口青島港獲悉,隨著該港摩科瑞倉儲1號原油泵啟動,摩科瑞庫區M23罐中2萬噸混兌調和原油將通過董濰長輸管道輸送到東營煉廠。這是中國國內首票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也是山東自貿區政策實施后首個油品政策落地成果。
2019年8月2日,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首次允許“自貿試驗區內注冊企業開展不同稅號下保稅油品混兌調和”。山東港口青島港抓住機遇與全球最大石油公司BP合資進行保稅原油的混兌調和業務。
此前,中國石化煉廠從全球采購原油后通常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先進行調油、混油才能用于生產成品油。而在海外混調往往需換小船中轉運回,到岸混兌原油的成本大大增加。
對此,山東港口青島港與國際知名貿易商聯合,首次提出“國內自貿區保稅原油混兌調和”理念。計劃利用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政策優勢,依托董家口港區140萬立方米的原油罐區從事原油批發、混兌調和與銷售,帶動和實現油品貿易、金融、航運等為一體的全程物流供應鏈發展,山東港口青島港成為中國國內首個具有保稅原油混兌調和功能的沿海港口。
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的開展為中國煉廠提供更便捷、更經濟的增值服務,能有效滿足煉廠多批次、小批量采購需求,解決資金周轉壓力,降低運營成本。
中化燃山東分公司總經理邵艷濱表示,新加坡港借船供油每天吸引大批船舶到港,不僅加油還帶動了補給淡水、采購果蔬肉蛋和生活用品等一系列衍生產業,原油的混兌調和也會帶動和實現油品倉儲、貿易、金融、航運等為一體的全程物流供應鏈發展。這可以讓港口進一步降低裝卸費、船油價格,吸引更多的船舶到港,從而形成產業集群式發展的良性循環。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山東既是中國工業大省,也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集聚著三十多家大型獨立煉廠,今年原油加工量預計超億噸,占中國原油加工量的六分之一。作為重要的全球原油貿易集散中心,山東港口青島港自2017年以來連續三年油品吞吐量超越億噸,在中國沿海港口位居首位,中國每六噸進口原油有一噸在青島港上岸。